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盈川第一县令杨炯.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盈川令杨炯其人其事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第一次在交流会上开口,表示有点压力。第一次亮相很重要,所以也不知道讲些什么才好,思考了很长时间,选了好几个主题,又都被我自己否定了,直到前天,兴之所至,决定讲讲关于乡愁的东西。 今年,“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活动在我们衢江区逐渐推开,按照吴书记的讲法,是要让“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成为衢江独特的文化现象。 乡愁是什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同名诗触动人们心底久违的一种温暖,也勾起生、老、病、死人世间的一丝悲凉,这是狭义的乡愁。广义的乡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包含特定地域历史、民俗、语言、地标性景观等要素。 乡愁的载体和形式是广泛的,也许是登高望远,遂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也许是近乡情怯,遂有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也许是触景生情,遂有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也许是萍水相逢,遂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对于衢江来说,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节庆习俗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有杨炯、杨继洲、明孝宗皇后。我此前在高家镇工作,与高家镇有关、名气最响亮的历史人物莫过于唐代的杨炯了。今天,借学习会这个平台,我结合《旧唐书·杨炯传》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唐代盈川县首任县令杨炯。 一、杨炯的一生(关键词:神童、第一任县令) 杨炯,650年-695年,陕西华阴人。唐初著名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伯祖虔威,武德中官至右卫将军。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 659年,杨炯10岁的时候应试参加神童举登第,待制崇文馆。神童举这种考试在唐朝正式确立,和汉代重视品德相比,唐代完全以儿童对经学内容的记忆作为评价标准。选拔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性的加强使得更多的儿童加入了残酷竞争的行列,这就促使那些希望子女去“应神童举”的家长将儿童作为记忆的仓库加以训练。最终选拔出的神童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儿童将在整日埋头苦读中度过童年。杨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见天资是相当高的。对于选出的神童,有的授官,有的仅给予任职资格,杨炯是为后者。 676年,杨炯27岁的时候官拜校书郎,这是一个正九品上的职位,级别相当于副处,职责是校雠典籍、订正讹误。 682年,时年33岁,经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为崇文馆学士,成为了大唐帝国皇室贵族子弟(高干子弟)的老师。 不久,升迁成为詹士司直,掌管皇子及东宫事务,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他和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 684年,武则天干政,废中宗、立睿宗,柳州司马徐敬业起兵反抗武则天,杨炯族弟杨神让参与其中,受此牵连,685年,杨炯降职到梓州(现在的四川绵阳)任司法参军,主管刑狱。四年一任期满后(唐朝官员正五品以下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年一个任期;正五品以上三年一个任期;为了防止权力集中、地方势力做大,规定三百里内不得为官。),于天授元年690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 692年(如意元年)这一年,女帝武则天(此时已改国号为周)划出龙丘县西境设置盈川县,归衢州管辖。盈川县的范围包括现在的龙游县大部和衢江区的部分地区,县治遗址在今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一直到812年(元和七年)被撤销并入信安县,前后存在了120年。这一年,杨炯出任盈川县第一任县令,由此和衢州产生交集,三年后695年,他客死在盈川任内,终年45岁,后归葬于洛阳。 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 二、杨炯的才学 杨炯的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长诗词。他在长安期间写下了不少文学佳作,很受当时人的称赞,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杨炯对人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名士张说对杨炯的文才评价较高,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开元中,说为集贤大学士十余年。常与学士徐坚论近代文士,悲其凋丧。 其实,从诗来看,杨炯的诗不如王、卢、骆;从赋和文来看,四人不相上下。因为王勃和杨炯在五言律诗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五律又是唐初诗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评价“四杰”时,人们便把王、杨排在前面,而把擅长歌行体的卢、骆排在后面。杨炯长于五言诗,著名的作品有《出塞》、《紫骝马》、《战城南》、《夜送赵纵》等,《从军行》是其代表作。他的诗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他的作品原集为30卷,大多佚失。明代龙游人童珮搜集汇编成《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后来传世的只有诗、赋、序、杂文等八十余篇。杨炯的诗,现存34首,其中29首为五言律或排律。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 三、杨炯的争议 杨炯生性耿直,语言尖刻,有持才傲物之短。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是激进的。因而他非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