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荣-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pptVIP

王洪荣-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王洪荣 (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 ) 内容提要 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进展 2.反刍动物的氨基酸研究进展 2.1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2.2 对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是否恒定的不同学术观点与争论 2.3 饲料非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特性 2.4 小肠氨基酸供应量的预测 2.5 反刍动物对寡肽的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2.6 参与瘤胃内肽代谢瘤胃微生物 2.7 组织中氨基酸代谢与周转 2.8 反刍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进展 2.9 反刍动物氨基酸平衡理论及理想氨基酸模式 3. 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的展望 1.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进展 人类对蛋白质营养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动物蛋白质营养代谢的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引人关注又十分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 迄今为止,对反刍动物瘤胃内蛋白质消化和代谢的途径已基本摸清,但对一些氨基酸具体代谢途径和特点仍在继续研究中。 20世纪中后叶是反刍动物瘤胃内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研究快速发展的时期。 ----瘘管术、食糜流通量测定和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研究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提供了重要手段。 ----Burroughs等(1971)首次提出代谢蛋白质(MP)的概念,由此促进了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向氨基酸营养深入,消除了过去认为蛋白质饲料质量如何似乎对反刍动物营养不重要的错误观点。 ----经过各国动物营养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已建立各国的蛋白质新体系。迄今为止,已有9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本国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 ----研究方法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以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黑箱”研究方法,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进入小肠的不同来源氨基酸数量、组成模式和相应的评定方法上来。 ----20世纪90年代,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又逐渐向数量化和模型化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小肠吸收氨基酸之间的配比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者们提出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简称CNCPS)( Russell等,1992; Fox等,1992)。 ---反刍动物的肽营养研究成为蛋白质营养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2.1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微生物蛋白质是进入反刍动物小肠吸收氨基酸的重要来源。目前,国际上对微生物蛋白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现有5~6种估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方法,如无氮日粮法,DAPA法,RNA法,氨基酸组分法,同位素(35S,15N,32P)法和尿中嘌呤衍生物法(PD)等。其中以RNA法和DAPA法应用最广泛。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瘤胃微生物样品。差速离心速度尚未统一, 多数研究者将瘤胃原虫随饲料残渣一起弃掉。瘤胃微生物蛋白一般被认为是细菌蛋白质。如果研究原虫对微生物蛋白质的贡献,有必要对现行的微生物蛋白分离和测定方法加以改进和规范。 2.2 对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是否恒定的不同学术观点与争论 在过去30多年来多数研究者认为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组成恒定(Weller, 1957; Storm和?rskov,1983; Oldham和 Tamminga, 1980)。进入90年代初,动物营养学界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Clark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1992年提出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是可变的观点,法国Rulquin和Verite(1990)用大量实验资料支持了Clark提出的观点。王洪荣(1998)用 饲喂豆饼、亚麻饼和血粉三种不同氮源日粮的绵羊瘤胃分离微生物发现对瘤胃微生物中某些氨基酸比例有一定影响,饲喂血粉日粮绵羊瘤胃分离微生物中His、Leu、Val比例较豆饼和亚麻饼日粮有所提高。可见,在实际研究中应注意不同日粮对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表1 绒山羊和绵羊瘤胃微生物蛋白中氨基酸的组成(g/100gAA) Table 1 Compositions of amino acids in ruminal microbial protein of cashmere goats and sheep(g/100gAA) 2.3 饲料非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特性 测定饲料蛋白质在瘤胃降解率的方法: 体内法(In vivo) 体外法(In vitro) 尼龙袋法(In situ),其中以尼龙袋法应用最普遍。 ?rskov和McDonald(1979)提出蛋白质瘤胃降解动态模型为P=a+b(1-e-ct),它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但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国际通用标准,采用不同方法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