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章纵横奔放,诗词豪放飘逸。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 背 景 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别驾。《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重要词语 欣然:高兴地,喜悦地。 遂:于是,便。 至:到。 寝:睡。 盖:连词,承上文推究 的原因,有“原来是” 之意。 耳:罢了。 分析课文,深入了解 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月色入户 叙事 叙述 人物:“我”与张怀民 欣然寻乐 缘由:月色入户 月色:空明 月光如水 写景 描写 水中:藻、荇 → 竹柏倒影 天地一色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寂寥 抒情 心境:闲 议论 自我的抚慰 赏月的欣喜 排遣的达观 体会“闲人”的含义 夜—————解衣欲睡——闲时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闲游 闲 ( 远大的抱负) 忙 寻怀民———步于中庭——闲情 竹柏————如吾两人——闲人 小结 苏轼又一再被贬,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本文后,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 * 《短文两篇》 蒌阳中学 苏丹花 导语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隐晴圆缺” 月之情,夜之意 赏 析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赏“寥寥数语” 文中用了怎样的语句来描摹景色 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