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提琴音柱的摸索应高山大海等琴友的要求,将旧贴音柱的探索三个贴子合成一贴重新传上,望各位老师和琴友批评指正:
音柱的摸索
最近,我化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摸索音柱的奥妙,先以两把低档琴作试验品,然后再在一把中档琴上试验,最后在一把高档琴上再试,摸索到一些很片面的纯感性结果,不一定符合理论,不能作为任何依据,仅供琴友们参考,欢迎各位老师和琴友参与讨论和纠正:
一、试验的提琴:
1、江苏提琴厂1981年生产的天使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尚可,但偏轻柔;
2、上海提琴厂1955年生产的百灵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不错,但偏刚硬;
3、上海提琴厂1980年生产的百灵牌4/4中档小提琴,音色可以,但过于洪亮,欠柔美;
4、北京乐器厂(星海前身)1957年生产的无牌4/4高档小提琴,音色浑厚、柔美,唯听来很象大提琴的高音弦。
二、音柱的材料:
1、云杉,取自近十厘米直径原木的最佳部位,木纤维通直,木质嫩白、松软,音柱截面无年轮线;
2、东北松,取自三十几厘米直径原木的最佳部位,木纤维通直,木质嫩白、硬度一般,音柱截面有五六条年轮线;
3、香樟木,取自近二十厘米直径原木的最佳部位,木纤维盘旋缠绕,木质松脆较硬,音柱截面年轮线不明确;
4、檫树木,取自二十几厘米直径原木的最佳部位,木纤维通直,木质硬度一般,音柱截面有七八条年轮线;
5、美国红松,取自剖制铁路枕木的直径一米以上树干的最佳部位,木纤维通直,木色鲜红,木质松脆较硬,音柱截面年轮线难辨;
6、铁木,截自铁木筷子,木纤维盘旋缠绕,木质较硬,音柱截面年轮线难辨;
7、水曲柳,取自近二十厘米粗树干的最佳部位,木纤维盘旋缠绕,木质很坚硬,音柱截
面有七八条年轮线;
8、栲栊,取自近二十厘米粗树干的最佳部位,木纤维斜叉,木质天然肉色、十分细腻,极其坚硬,除了锋钢,一般刀具无法加工,音柱截面年轮密集难分辨。
三、音柱材料与提琴音色的试验结果:
1、云杉音色轻柔、浑厚,用于音色偏硬和过于刚亮的琴很合适,但因木质太松软,损失音量,且音色很不稳定;
2、东北松从音色上讲较合适,但不及香樟木稳定,安装后需经一段时间适应后才趋向稳定,且受气候影响;
3、香樟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且气味清香,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毒性;
4、檫树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放射性;
5、美国红松音色不错,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很小,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6、铁木音色可以,较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7、水曲柳音色刚亮,但明显偏生硬;
8、栲栊音色不错,清脆刚亮,但略微有点过于生硬。
四、试验的提琴: 1、江苏提琴厂1981年生产的天使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尚可,但偏轻柔; 2、上海提琴厂1955年生产的百灵牌4/4普档小提琴,音色不错,但偏刚硬;五、音柱的材料: 云杉(取自木质略泛红的硬度适当部位,音柱截面六七根年轮线)、东北松(木质硬度一般,音柱截面有五六条年轮线)、香樟木(木质松脆较硬,音柱截面年轮线不明确)。
六、音柱的规格: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3毫米、6毫米、9毫米圆柱。
七、试验的工具与程序:
1、 工具:雕刻刀(宽5毫米、厚2毫米、一头斜一头平)、薄型镊子、棉纱线、硬纸片。
2、 程序:将提琴安装上肩托,防止磨坏背板。右音孔朝自己。将提琴的第一弦、第二弦降低一个半到两个音,即将根据对安装音柱处面板和背板的距离和倾斜度的目测,和试验的需要,将音柱磨成不同的长度、端面不同斜度。部分音柱端面磨成垂直平面。在音柱斜倒的一面(既完成后应朝右音孔的一面)用铅笔涂上个标记。让标记面对自己,在音柱左侧系上面纱线。把朝标记一侧的棉线,从左音孔放入,吹向右音孔,用镊子嵌出。把音柱从左音孔放入。用作试验的9毫米音柱必须从音孔头上的圆洞中才能放入。上下左右地操纵音柱两侧的棉纱线,把音柱的上端调节到应在的位置,让音柱的下端朝向左音孔,因棉纱线的拉力,下端是翘着的。用雕刻刀轻轻将下端顶向右音孔。在不用力的情况下,音柱下端刚好触及背板的那一点,我把它定名为“初触点”。用硬纸片量左音孔内沿到低音梁的距离,再用硬纸片量右音孔内沿到音柱的距离,操纵棉纱线使后者等于前者,以达到左右平衡之目的。从左音孔用雕刻刀的平口一头将音柱下端用力顶向右音孔,使音柱垂直。这时音柱下端触及背板的那一点,我把它定名为“终触点”(也即“垂足”)。从右音孔用雕刻刀的尖锋一头在离背板5毫米处左右拨动音柱,如音柱不转动,就可以了。再从左音孔、右音孔和指板方向的圆洞等处观看音柱是否安装得当。将琴弦暂时上调一个音,等一、两天后再恢复到标准音高。
八、音柱长度与提琴音色的试验结果:
1、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琴板振动很自由,音色最自然、柔美,唯第二弦略带嘶嘶的糙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