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中三个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裁量.doc

工伤认定中三个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裁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伤认定中三个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裁量 [日期:2015-09-22] 来源: 作者:李诗茵 周游 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 [字体:大 中 小] 引言:一个不确定法律概念引发的抗诉 2013年8月,某省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形成了一份《会议纪要》,使一个经一审、二审、检察院抗诉并再审的案件最终尘埃落定,简要案情概述如下: 江某在工作期间感到身体不适,向公司负责人请假去看病,随后驾驶电动自行车去医院的路上被王某驾驶的重型货车撞倒,江某当场死亡。公安机关认定该交通事故中,江某无责任。江某的配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工伤认定机构认为江某系因私事外出,不能认定为工伤。 一审认为,江某系临时性中断工作,其外出看病的途中不属于“下班途中”,故其遭遇的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 二审认为,江某仅是暂时请假中断工作,并非请假下班,故对原告主张的江某系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伤害的上诉理由不予支持。对此,该省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认为江某在看病途中受到的伤害显然与工作有关,应认定为工伤。经再审,法院认为,江某因身体不适需要就医外出,赴医院的合理时间与合理路线上,属于“下班途中”,故江某所受的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行政诉讼案件,却极其罕见的引发了省级检察院的成功抗诉,其争议焦点在于对《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上下班途中”的认定。 工伤认定机构及一审、二审法院均认为江某外出就医的途中并不能被囊括在“上下班途中”范围里,但最终结果被颠覆。此时,虽然事实是非常清楚的,但由于裁判者对于规范本身的理解而产生了迥异结果。 可见,“上下班途中”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个案裁量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因为时间、事由、地点等因素稍稍发生变化,就导致完全相反的认识。对这类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必要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归纳,意义自不待言。 初步梳理: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区分 不同部门法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个案裁量应当遵循不一样态度。刑事司法中法官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裁量必须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且在形式上受到严格的限制,防止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适用。本文所探讨的范围则明确将刑事司法排除在外,主要集中于民商事审判与行政审判中面临的不确定法律概念问题,案例的样本分析也仅以行政审判为例。 行政审判有异于民商审判的是,对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司法审查要考虑、尊重行政机关本身的判断专业与能力。但是对于案件整体的法律适用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法官应当保持高度的审查强度,并理应在最终的判决理由部分享有合理的解释权和判断权。[1] 法官判案过程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个案中对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界定?有没有可操作的标准? 笔者认为,由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核心地带”与“边界地带”的相对性,必须对不确定法律概念划分为两大基本种类,区分不同的司法裁量标准——行政法学者对此的表述是“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与“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前者“根据单纯的知觉或特定的经验即可被理解,其涉及可感觉或可体验的客体,比如清晨、黎明等概念”,后者“必须藉助适法者的评价态度、价值衡量方可认识其意,且不存在可感觉的客体,比如公序良俗”。[2] 对于“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其核心地带远远小于边界地带,会导致其内涵与外延均处于高度不确定状态;但“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核心地带基本明晰而固定,导致其属于内涵确定、外延不确定的状态。 本文探讨的《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中的“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与“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从字面上看属于“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但又区别于类似“清晨”或“黎明”等传统的经验性概念,其外延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从下面的案例及司法审查标准来分析,对其进行的个案司法裁量又往往要牵扯到价值补充方法。因此,本文要探讨的《条例》中的三大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样本,更介于“价值性”与“经验性”之间,这也导致个案裁量的过程更加复杂。 实践困惑:相似情节与相反结果样本对比 争议焦点一:遭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作原因” 案1:某日中午,甲在公司食堂吃完午饭后欲回车间继续工作,因食堂大门台阶上积存的水渍结冰,导致甲滑倒摔伤。经现场考察,车间与食堂为两个独立的区域,但食堂大门的台阶为必经之地。最终工伤认定机构认为甲的情况符合《条例》第14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甲摔倒处虽非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但在食堂吃饭属工作持续期间解决合理生理的需求,故应认定工伤。法院一审认为,甲摔倒受伤的缘由并未脱离工作原因,故支持了被告的认定工伤决定。 案2:A公司的职工B每天从宿舍楼去公司厂区上班,穿过一条小马路,进入公司大门,再到车间,共需十分钟路程。B某日早晨7点30分许出发上班,一般情况在8点的上班时间前准时赶到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