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知识精讲.docVIP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模拟试卷 【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惩前毖后(chéng) 熏陶渐染(jiàn) 坎坷(kě) 围绕(rào) B. 不肖子孙(xiào) 设身处地(chǔ) 取缔(tì) 角色(jué) C. 按捺不住(nà) 麻痹大意(bì) 剽窃(piāo) 尽快(jǐn) D. 量体裁衣(liáng) 排难解纷(nàn) 颈椎(jǐng) 订正(dì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服法 琐事萦怀 情愫 滥施淫威 B. 蝉联 辨证施治 度假 满腹经纶 C. 租赁 鸿篇巨制 沧桑 开源截流 D. 蕴涵 拒谏是非 抉择 解疑释惑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今年南方某省高等院校招生2.5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________与去年持平。 (2)一曲《笑傲江湖》,如天乐开奏,如百凤齐鸣,那难以想象的悦耳旋律顿时________于山野林谷之间。 (3)只有多一点直面废墟的勇气,理解废墟所________的公理和道义,对历史保持清醒的态度,社会才会不断走向进步和繁荣。 A. 大致 充溢 昭示 B. 大概 充溢 揭示 C. 大致 充斥 昭示 D. 大概 充斥 揭示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色列军人训练严格,效率极高,表面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忠诚可靠,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如虎添翼。 B.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坚持借鉴、继承与创新并举,只有如此,才能使文学的百花园呈现出如花似锦的景象。 D.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总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B. 近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弄虚作假或把关不严的现象,因保证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湖南省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 C. 党风中很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以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有很大关系。 D. 通过清理整顿,我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规范适度、结构优化、经营有序的局面。 6.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应以能够更有效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素质教育”取代之。于是,所谓“素质教育”也就仍然停留在“技”的层面,并未正视我国教育中人格教育缺席这一根本问题,更遑论解决这一问题了。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去要求中小学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官方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巴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 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他们读诗、读哲学、读尼采、读杜甫,绝不仅仅是为了争得高分或达到任何其他“有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杜甫比歌德更能触动我的心”这样的理由。 未来世界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技”的竞争,更是“人”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的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或者说,取决于我们有多少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