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咏史怀古”主题阅读: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docVIP

高考语文“咏史怀古”主题阅读: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史怀古” 主题阅读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11261)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 曾良策 【导读】古今多少兴亡事,叹人叹己叹人生。“穷年忧黎元”的文人墨客所写的咏史怀古文章,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悠悠像在缅怀一代诗魂的忠洁清烈青山郁郁似在映衬千古名篇的日月光辉。悲天悯人的诗圣一座破破败败的茅屋成为现实主义诗魂的栖息地倚台而望,江流一线,涟漪回潆,两岸重山复岭,环抱屏峙,碧水白云相融,云影岚光,水远山长,使人恍恍惚惚犹如置身画中,而那幽幽思古之情却还丝丝缕缕萌动心底,扯不断,理还乱NO.NO. 拜谒司马迁,是我心中的一个厚重情结。   2005年9月10日,整个西安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时,我被朋友皇甫平和贺瑞林叫醒,坐上一辆他们叫来的汽车,急急忙忙往韩城赶。西安离韩城200多公里,高速尚未开通,只得在国道上行驶。天未亮,外面的景色朦胧,车不停地拐弯,坐在车里的感觉似梦游,偶尔重重地颠簸一下,才把人从梦游中拉回。天渐渐亮了,西北高原的景色也清晰起来,朋友们的话也多起来。话题都是韩城,都是司马迁。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芝川镇东南的梁山,坐西朝东,山脚下就是黄河,河面开阔,波光粼粼,太阳照得河水似碎银般蹦跳。踏进“汉太史司马祠”的古朴牌坊,即一脚踏进了公元前战国时期的古道。这条古道全是巨石铺成,虽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但车辙依然,深深地镶嵌在古道中间,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世道的变迁,诉说着司马迁的伟大功勋和悲惨遭遇。   当地人把这条古道叫司马坡。其实这条古道叫韩奕坡,修建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之后。司马迁祠墓就修建在韩奕坡旁,要拜谒司马迁,首先要走过这条古道。   从悠悠古道走过,已经使人感到肃穆,再昂头看进入司马迁祠墓的牌坊上“高山仰止”四字,更让人的心灵震撼起来。韩奕坡修筑于战国时期,而用刀笔把战国时期及这之前悠久漫长的华夏文明史在骨片、竹简、缎帛上完整记载下来的,便是伟大的司马迁。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文明的初始阶段,历史是语言的,而不是文字的。待到文字可以在骨片、竹简、缎帛上记录历史的时候,文字对于大众是奢侈的,因而这之前的历史,便是群众口头流传的历史。司马迁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他站在语言历史与文字历史的承接点上,把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华夏文明史从语言的传承中拯救出来,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把历史的文明给予固定。公元前125年,年仅20岁的司马迁开始用4年时间对全国各地进行历史考察,他游历名山大川,寻找文物古迹,探究佚闻古事,从广大群众口头流传的历史中,考证历史的真实,又从实地的考证中,纠正群众口头流传历史的偏差,以探求历史的连续、完整和真实。这是一项足以与盘古开天地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不是抱定探求真理精神的智者、学者是不可以问津的。   我们不妨联系“三家分晋”后的战国时期,用事实来说话。战国时期,多战而无义战,战火时而把中国版图分割成几十个国家,时而把中国版图分割成几个国家。虽然各国都有记载本国历史的史官,但因为多战而无义战,本国史官所记载下来的历史,偏颇难免,真实性令人质疑。退一步说,即使各国记载的历史都是真实的,而要把诸多国家的历史编纂到一起,用华夏文明这根线索串起来,简直就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不信么?我们可以去请教孔老夫子。他可是中国的教育鼻祖,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老夫子早年并不搞学问,而是谋做官,当过仓库管理员、营建司空,辗转齐国、卫国,才熬了个鲁国司寇。但因他性格明朗豁达,高兴了就唱,伤心了就哭,看不顺眼就骂人,不似其他官吏那般奸猾油滑,因而遭到嫉妒。他极力为自己辩护,可四周全是反对他的嘴,他辩不过人家,官也辩没了。官没得做了则罢,但这口气咽不下咋办?于是他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讲空话没用,不如把春秋以来二百多年政坛人事的正误是非写出来,用事实来说话。从此,孔老夫子潜下心来写了一部《春秋》,搬出被杀的36位君主,灭亡的52个国家的辛酸史实,从礼、义这一为君治国的根本问题上,好论了一番得失教训。大学问家孔老夫子,用他的智慧和学识对拯救中华文明史作了一次尝试,但他也只是局限在春秋战国这段时间,而这之前的华夏文明史,仍是一片空白,无人问津。就是这件连孔老夫子都做不成的事,司马迁做成了。他不仅把春秋战国,而且把这之前直到盘古开天地的历史,用华夏文明这根线索完整地串起来了。   “高山仰止”啊!古道旁这块牌坊,是对司马迁最贴切的写照。真不敢想象,要是没有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人,该向谁去讨教华夏的远古史?在中国的史学领域,司马迁就是一座高山,无人能及,后人只能仰着头去看他!(1612字)(《长城》2006年第2期 ) 1、文章第二自然段写西安到韩城的行程有何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