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把一件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好,也许不能保证 62611425.doc

_“把一件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好,也许不能保证 62611425.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一件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好,也许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成功,但一定能让他一点点进步,有所积累,慢慢成熟起来;如果一个人试图用心去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王明君:创业型投资“天使” 多年以前,时任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的王明君离开中国去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当时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2亿元人民币。对于他的离开,周围所有人都乍舌不已,毕竟,他是当时国内出版社中最年轻的厅局级社领导,也是新社长第一人选。这样的一种离开,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仿佛是“急流涌退”。但是,如果参考多年之后他的生活轨迹再来评说王明君当时的选择,则完全是以“退”为进了。 2008年5月,北京一百易有限公司正处于第三轮融资过程中,董事长王明君有些连轴转的忙,但他指挥若定,一切都有序正常地进行着,毕竟,这早已经不是王明君第一次创业,也远远不只是第一次融资了。 从搬砖开始的创业者 王明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2年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王明君是创业元老之一。电子工业出版社创业的过程完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初出版社租用了一家旅馆办公,后来电子工业部给社里拨了一块地,社长领着所有的“社员”,自己动手挖沟、刨地、搬砖,一砖一瓦地建了一排小平房用以做办公室。 这样一种自己动手的创业来得非常辛苦,但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人员情绪高涨,创业气氛浓厚,工作氛围也非常好。王明君回忆起来说,“当时身在其中,乐在其中,从没有感觉到苦”。 电子工业出版社刚成立时,为了节省成本,王明君四处去搜集印刷厂的资料,比较之后,发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县的印刷厂最便宜。于是,为了出一本书,他常常骑自行车从万寿路到通县,每次都得骑四个小时的车到印刷厂去校对稿件,从核红、改稿到重排都一一亲自动手。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吃、住都与车间工人在一起。如果书印出来却没有打开销路,他会发动整个电子工业出版社成员进行全员销售,托亲戚,找关系,各显神通。找到销路之后,还要把书打包,再送到邮局去发运。 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时候,从助理编辑到编辑、排版室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计算机室主任……出版社的所有岗位王明君基本上都历练过。凭着一种踏实做事的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个团队把电子工业出版社建设成了当时最好的一个计算机排版模范单位。 电子工业出版社从几个人到几十人,从盖出房子到出第一本书再到出了成百上千的各类书籍,从误打误撞到做选题策划再到做发行推广,销售额从每年十万到几十、上百万,到1990年时,电子工业出版社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800万。及至王明君离开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时候,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2亿人民币。 这是一段让王明君永远也忘不掉的经历。这样点点滴滴亲历一个实体成长的过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非凡的历练,这段创业经历为王明君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他习惯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知道了事情必然的发展过程,才能好好把握事业先机。“只要扎下根来,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急不缓,把握机会,付出就有收获,最后就能成功。”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之后的王明君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从零开始在美国创业,在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情况下,也保持着一种泰然有序的状态,使公司朝着一个良好的势态发展的原因了。 走到世界的舞台上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电子工业出版社走在行业的前沿,在1992年前后,王明君就常常到美国就一些版权和图书与合资公司、外商进行谈判。他真切地感受到国内公司与西方同类公司或是国际公司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主要源于管理人员眼界的局限性以及知识的欠缺。当时,王明君意识到自己没有厚实的知识积淀,在谈判的过程中有时候总会有一些尺度把握不到位,这样会妨碍谈判双方进行心理上的平等交流,如果不知道别人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很难去把握谈判的节奏,就失去了商业机会的对等性与平衡性。而且,信息的不对称和缺失,让他感觉好像自己被闷在一个箱子里,非常难受。 脑子里有了这种想法,王明君便想即刻挣脱屏蔽着自己无法与世界接轨的思想桎梏。当时的王明君早已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了,也是国内出版社中最年轻的厅局级社领导。没人想到,他会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离开电子工业出版社。 当时,王明君也做了很多思想斗争:面临着要放弃不错的职位、十多年打拼的成果,年轻有为的王明君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支柱,老社长将要退休,电子工业部也有安排王明君继任的准备。在家里,孩子也六岁了,需要他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持……不过,这些都没有成为阻止他出国学习的理由,王明君的想法是用一两年的时间结束学业,然后回国继续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为国家贡献新的建设性力量。 对于王明君来说,到世界的舞台上,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接触领先于国内出版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