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愁》教学设计
泊头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赵丽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屈原的诗句“狐死犹首丘”,引出现代诗《乡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本首诗在构思上的特点,理解它的结构美和音乐美,体会游子眷恋故乡的离愁别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余光中的《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游子眷恋故乡的离愁别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诗的构思特点。
教学难点
诗中比喻的特色。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体会对诗歌的结构特点与中心。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关素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九章》中写到“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忍受这思乡之苦呢?所以“乡愁”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不单古诗中有许多有关“乡愁”的名句,现代诗中同样有着表现这一主题的大量佳作,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作。(师板书课题、课件展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课题)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是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二、指导朗读
师导:1972年的一个深夜,离开大陆23年已经40多岁的余光中感到回乡无望,于是仅仅20分钟,一首深情的小诗就从他的笔端流出……
1.师深情范读(配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2.生小声试读,体会诗歌的中心。
师导:余光中先生自己曾经说过:“一首诗,如果不加以朗诵,就体会不到隐含在其中的深意……。”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一首现代诗呢?
3.(课件展示、学生范读)
怎样朗诵现代诗
把握好诗歌的情感基调
注意语速
注意节奏
注意重读音节
4.生分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并说明理由。
(1)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2)朗读这首诗时候,在语速和节奏的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3)本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归纳、明确: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所以,我们应把握忧郁深沉的基调。
语速要舒缓一点。
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诗的节奏划分如下:(课件显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枝/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在陆/在那头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船票: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坟墓: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
海峡: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词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3.诗中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少年——邮票——母子别离
成年——船票——夫妻别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祖国的分离
(板书)
师:四节诗层层递进,四种别离,一次比一次沉重,作者的心也一次比一次沉痛,最后,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所以说,前三种别离都是铺垫,最后一节诗中所表现的家国之思才是中心。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悟了凝聚在诗句中的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感悟了本诗的结构美。
也许有的同学不理解:作者一名长期生活在台湾的著名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大陆的故园?下面这段话也许能给大家揭开谜底。
“我庆幸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