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例1】(2010·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梅花 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应抓住“瘦” “先变”“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分析梅花的特点。 【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据对上题的解答,结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丽、传报春信的特点,以及梅花敢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质,还有“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思考作答。 【答案】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典例2】(2011·德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5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解答时应从动态描写的角度入手,结合描绘景物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4.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解答时可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抒发的情感的把握。应重点领会第五、六句。这是反话,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而“细草”“独夜舟”“沙鸥”,点明了作者的渺小、孤寂和漂泊。 【答案】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如何把握意象、体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骤可供参考: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