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视角九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VIP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视角九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视角九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

押题视角九 全媒地带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业变革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视角全解读 命题新动向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比较而得名。究其本质特征,就是数字化。传统媒体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则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使得信息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乃至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其覆盖面之广、辐射力之强、渗透性之深,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时代性挑战,如何发挥新媒体对群众的正确导向功能,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 新闻媒体作为近两年新兴的社会热点,在2016年全国卷考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全国Ⅱ卷第24题汉字字体的演变,35题是考查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演唱家海外巡演的目的,以及第41题古代文化交流所涉及到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对外传播问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押题1 科技创新:唐代的印刷技术 1.(2016·河南洛阳期末)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 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 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解析 根据材料中“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和“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发达,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间印刷日历的发达,不是强调买卖日历,故B项错误;材料中“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并没有影响行政管理,故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押题2 科技创新: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2.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从材料中“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其记述的是活字印刷术。 答案 C 押题3 传统媒体:近代报刊的基本功能 3.(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875年10月11日《申报》刊载:“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故其谋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也。”这表明《申报》开办的宗旨是(  ) A.谋求义利兼顾 B.追求商业利益 C.开辟谋利途径 D.关注时局政治 解析 材料中“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也”表明义利兼顾,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中“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不符,故B、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时局政治,与题中“这表明《申报》开办的宗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押题4 传统媒体:近代报刊折射的社会发展 4.(2016·四川南充一模)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解析 在题干中只涉及到报刊中大多数为政治报刊,《申报》也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没有提及民众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同,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在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论性报刊占到绝大多数,就连典型的商业性报刊《申报》也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报刊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转变,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1911年期间,中国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主流不是立宪,故C项错误;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民众的看法,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还经历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不是大众的共识,故D项错误。 答案 B 押题5 传统媒体:近代报刊的基本职能 5.(2016·山西太原模拟)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