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第三期
糖尿病人千万别欠“营养债”
据中华糖尿病康复学会最新随机调查显示:80%以上的患者认为控制饮食就是粗茶淡饭,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其实,严格控制饮食只是为了减少体内葡萄糖的摄入量,仅是一种暂时性辅助降低血糖的手段。这种做法是以减少糖尿病人体内的营养、能量为代价的。 糖尿病人常感到力不从心,四肢乏力,其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细胞严重缺乏能量和营养。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营养和能量维持新陈代谢。如果人每天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体内新陈代谢就会紊乱,细胞就会枯萎,抗病力减退,糖尿病并发症也就会乘虚而入。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基础是平衡膳食,这对糖尿病人尤为重要。 所谓“平衡”,就是要求每日应摄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乳豆类和油脂类等五大类食物,而且比例均衡。将这些食物作为每餐的基础,如豆荚、扁豆、蚕豆、小麦、大米、新鲜水果(不含糖)、蔬菜。少量供应完全蛋白质食物,如鱼、海产品、蛋、瘦肉、无皮的鸡肉、坚果、低脂奶酪、酸乳酪、牛奶。最少量摄入脂肪、糖和酒,如脂肪、黄油、油类。 预防手足口病 家长最关键 2010-04-19 16:04:29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 专家分析认为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散居儿童发病数所占的比例要略高于托幼儿童;病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只有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春季病例将开始多发,主要与气候变化(潮湿、多雨)、医生诊断报告意识提高,儿童家长就诊行为增强等有关。 家长的卫生习惯及就医行为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因而家中有幼儿的家庭中,家长要注意: 一、洗手。家长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二、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 三、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 四、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特别强调的是:家中婴幼儿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千万不要到药店、个体诊所看病,以免延误病情。如孩子上幼儿园,最好在家休息,待孩子康复后再返校。 小孩如患有手足口病:尤其3岁以下的患儿,病程在5天以内,具有以下特征: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有以上病症的儿童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将患儿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如何预防慢性病 2010-01-06 09:04:59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称为慢性病,它们的发生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要预防必须做到:1.不吸烟,少饮酒。2.不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不吃腌制、熏制的食品。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保持心情舒畅。“FUN”生活方式F:健身,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运动。U:和谐,指心理放松如举家聚会、旅游等。N:营养,提倡合理的营养,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中等量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12种最简易的保健养生秘笈 2009-12-23 10:11:50
1.梳头 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 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感冒。 3.揉眼 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 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 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 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