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任务书-模板毕业设计任务书-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 目 : 长湘高速公路毛栗冲隧道设计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宫凤强
学 院 :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 城地0803班
本科生院制
中 南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毛栗冲隧道设计
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题目来源 实际生产题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12年月日 至 2012年6月1日
设计资料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地理位置: 拟建毛栗冲隧道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简家坳端进口洞门位于莲花乡华宝村汪家冲西南侧,距机耕路约200m,塔岭端出口洞门位于毛栗冲水库北面夏家老屋西北侧,距机耕路200-300m,交通条件较差。
气象:场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年均气温16.8-17.3℃,年降水量1358mm,无霜期260-276天。
地形地貌:隧道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山体形态不规则,其山脉走向北西西折转为北东向,洞身横穿山体鞍部,山坡植被茂密,沟谷发育,地形切割强烈,起伏变化较大,地面高程变化在120-240m之间,高差50~120m。最大埋深位于zK145+740处,埋深113m。
隧道简家坳端位于冲沟部位山坡坡脚,洞轴线与等高线交角约30°,右侧有偏压,山坡自然坡度30~35°,地面高程变化在125~135m;塔岭端位于山坡坡脚,地形条件较好,山坡自然坡度约40°,地面高程变化在125~135m。
[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3)工程设计(4)工程技术研究(5)软件开发
[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
据地质调查以及勘探成果,隧道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粉质黏土,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等,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更新统(Qp)
① 粉质黏土:褐黄色、棕黄色,稍湿,硬塑,含碎石及角砾5-10%,成分为强风化砂岩,表层约40cm植物根系发育,层厚1.6~3.3m,零星分布于隧道区两端山坡部位。
2、板溪群五强溪组(Ptbnw)
② 变质砂岩:中厚层状,变余砂质结构,广泛分布于隧道区。
其中:全风化,灰黄色、棕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岩芯呈硬塑-坚硬土柱状,层厚1.6-6.7m。
强风化,紫红色、灰黄色夹灰白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从上至下岩石逐渐变硬, RQD值为0-35%,厚度10.2-16.5m。
中风化,紫红色、灰色夹灰黄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 RQD值为5-45%,厚度4.1-4.2m。
微风化,紫红色、青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微张开-闭合状,局部夹砂质板岩,软硬互层,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碎块状,RQD值30-65%,岩体较完整。
区域地质构造
据外业地质调查和勘探成果及1:20万长沙幅区域地质资料,拟建路段位于“洞庭凹陷”南缘外侧,属华夏系构造体系,构造线NNE向,形成于印支期。
毛栗冲次级向斜:主要由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组成,轴线走向北东向,核部与路线大致相交于K145+700-K145+800附近,交角约60°,两翼岩层倾角较陡,隧道简家坳端洞门附近岩层产状185∠45°,塔岭端岩层产状354∠58°。两翼较为紧闭,核部多被第四系所覆盖,主要为碎石土、含碎石粉质黏土,厚度2-3m。
隧道区节理较发育,主要有310∠68°、234∠85°、140∠78°、115∠65°四组,以第2组最发育,多呈微张开-闭合状。隧道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活动,拟建隧道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地震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隧道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隧道横穿分水岭,地表水贫乏,在隧道两端山坡坡脚冲沟中,雨季有暂时性水流,旱季常干涸。
地下水:隧道区地下水按含水层特征及埋藏条件可划分为两类:
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山坡及沟谷地带碎石类土中,其地下水一般与地表水贯通、互补,水位、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孔隙水以潜流及下降泉的形式排于溪沟及洼地中。
⑵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中,以风化裂隙含水为主,含水岩组主要包括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等。隧道区位于分水岭部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