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与英国文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锺书与英国文学

钱锺书与英国文学 赵一凡 钱锺书先生1998年底去世,迄今已10年。10年来,我尝试通读先生已发表的著作,写下两万余字笔记。目的,是想了解他的知识结构、治学方法,追索中国知识传统的现代衍变。 为此,我对钱锺书的老师辈,也作了相应调查,其中包括吴宓先生(清华国学院主任),以及世称清华四大导师的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诸先生。 我得出第一项心得,便有关钱锺书与清华的思想渊源:了解钱锺书,必先了解清华。 清华1909年建校,实与一桩莫大国耻,即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有关。1907年底,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愿返还庚子赔款之一半,“俾使中国政府得以派遣学生来美留学”。所以清华自1911年开办后,便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口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1925年,在原先留美部基础上,清华增设大学部,创办研究院,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这既是清华成人礼,也开创一派中国特色知识传统。 就名称而言,研究院仍以“国学”为号召。但在教研制度上,它思想开放、广纳新知,有教无类。治学方法上,它的一大贡献,正是中西并举、贯穿融会、为我所用。上述特征,大体吻合陈寅恪与吴宓先生所提倡的中国文化本位论。 我们知道,陈寅恪先生谙熟国史,精通外文,复以本民族命运为重,孜孜寻求中国兴衰之原因。据吴宓《空轩诗话》:“宓於民国八年美国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当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学识”。 1925年,吴宓筹办国学院,又与陈寅恪比邻而居,此即中国现代学术制度之发轫。1961年二老白头聚首。吴先生发现:“寅恪兄之思想及主张毫未改变,仍遵守昔年之中国文化本位论。” 如此胸襟宽阔、个性倔强的本位精神,套用陈先生的文言,即中体西用资循诱。以吴先生半文半白的话说,便是择善而从,比较出新。 而钱锺书只用打通二字,予以简白概括。在我看来,身为清华外文系1933届毕业生,钱锺书不仅代表上述知识传统,尤能体现这一传统之顽强生命力,以及它博古通今、海涵天下、勇于创新、扬我中华志气的卓越风范。 我的另一读书心得,涉及钱锺书的学术定位。这方面,国内一批中文系学者,经年开发钱学。其丰硕成果表明:钱锺书首先是一位国学大师,其代表作《管锥编》,堪称一部研究中国历代思想的鸿篇巨制。其次,钱是一位伟大小说家与文体家。他的小说《围城》,不但被学界视为经典,而且在民间哙炙人口。 再其次,钱锺书乃一重要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这方面他撰写过《谈艺录》、《七辍集》。最后,钱作为翻译家,参加过毛选翻译委员会、毛诗定稿组,并握有最高级别的专业定稿权。 对于上述研究,我多表赞赏,可也发现一个问题。这问题,又与我们外文系师生习习相关。简单说,钱先生去世后,后人给他加上几重光环,以至我们忘记一个事实:他本是我们英文专业中人。 我在此提醒大家:钱先生不但是清华外文系的好学生,他在牛津留学时的专业方向,也是不折不扣的英国文学。不仅如此,钱先生曾在国内多所大学教书,从昆明、湖南、上海,一路教到北京,教的全是我们熟悉的英国文学课程。一句话,钱先生与我们有着相似学术背景: 即受同类训练,写同类论文,得同类学位。 问题是:钱锺书是怎样超越专业局限,逐步变为一个学问大家的? 下面,我想分段回顾钱先生的学术生涯。 钱锺书怎样开始学英文? 辛亥革命前夕,即1910年11月21日,钱锺书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父亲钱基博是江南宿儒,文史名家。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做了国文教授,先后在清华、圣约翰、华中大学执教。 钱基博的大哥膝下无子,所以钱锺书一出生,祖父便将这个长孙,交与长子抚养。 为何起名钟书?据说孩子降生那天,有人向他父亲赠送《常州先人丛书》。伯父因此替孩子起名仰先,小名阿先。 另据杨绛《将饮茶》:伯父去世后,父亲担心钟书生性活泼、喜欢胡说乱道,特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叫他少说话。 钱锺书的伯父钱子兰是晚清秀才,冬烘先生。他性情迂阔,溺爱孩子,颇似《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方遁翁。老先生每天上午泡茶馆,与人聊天,下午教两个侄子(钟书与钟韩)读书识字,读的是《诗经》与《尔雅》。 读书之余,他不仅爱给两个孩子买零食吃,还常从书摊上租书给他们看。租来的书,无非是《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 钱家书香诱人,家藏丰富,钱锺书自幼熟读《三国》《水浒》《西游记》。不妨说,是伯父将儿时的钱锺书,早早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千世界。 钱锺书10岁那年,伯父去世,他和钟韩被送进无锡东林小学,开始接触外国文学。这时让他痴迷的,竟是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林(纾)译小说丛书》。 这套西洋文学转译本,包括狄更斯、司各特、斯威夫特等名家作品。其中一本哈葛德《三千年艳尸记》,最是惊心动魄。钱锺书看这些个西洋历险传奇,直看得意趣飞扬、心痒难熬,恨不得立马学会英文,遍览天下奇书。 1924

文档评论(0)

haokecibik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