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

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摘 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记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承载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非常高的,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渗透给学生,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有助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文言文;文化渗透;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87-01   语文在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记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更承载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直接最显性的莫过于文言文的教学了。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作品虽较浅易,但涉及的传统文化内涵却是相当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文言文中涉及的民俗风情、奇人异事、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古代文化常识。学了《口技》、《核舟记》,学生惊叹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惊叹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观潮》则展现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展现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更是将一幅幅美好纯净的自然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古代讲究“仁政”“民本”的政治思想;《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则宣扬纳谏用贤以及取信于民的为君之道。这些文言作品就好像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户,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历史,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   2、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仁人志士的“志趣”。这些“志趣”包括优秀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传统的性格、精神、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天祥被俘,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声,以死明志;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甘愿为天下人牺牲自我,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古典文学的始终。《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不畏强权、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耿耿忠心感天动地。《鱼我所欲也》赞扬了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陈太丘与友期》表现了古人对诚实守信的品格的重视;《五柳先生传》《陋室铭》《爱莲说》更是表现了古代士大夫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这些文言作品能使学生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他们建构美好的精神家园奠定了基础。   3、文言作品中的艺术手法。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都堪称精品,它们遣词造句极其讲究,命题立意蕴含丰富,行文简洁,气韵生动,令人赞叹。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呢?   首先,加强诵读。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培养语感、把握文章的最佳途径,读得越熟,体会就越深。文言文中美丽的山川风景,真挚的情感,含蓄的思想不是靠教师的分析就能体会到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每句话都出于自己之口,才能真正体会文意,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感染。   对于刚学习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教师要作示范朗读,要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如节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引导学生揣摩文气。比如《马说》,作者步步紧逼表达对食马者无知的愤慨,后面更是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抒发了强烈的愤怒谴责之情。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文末用“其真不知马也。”作结,一个“也”字表达出对“食马者”的嘲讽。三个“也”字抒发的感情不同,当然语调轻重也不同,教师范读领读后,由学生反复诵读,自然就能体会出这中间的微妙的差别。在一次次的反复诵读中,学生体会出了作者在文中的寄托,体会到了古时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也看到了一个渴望一展抱负的韩愈,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好像与作者融为了一体,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体味到了文言的妙处,对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充满了兴趣。   其次要深入研讨文本,扣住关键词句,引发思考,进行文化渗透。比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笔者抓住了“醉”字,引导学生思考,“太守为什么醉了?”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喝酒喝醉了”“被美景陶醉了”,却没有体会到他的与民同乐,笔者就继续追问:“为什么写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