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
2014年05月29日16:47?? 新浪历史?? 作者:SinaHistory?? 我有话说(126人参与)评论中大奖(126人参与)
山县有朋(1838年6月14日-1922年2月1日)日本军事家,政治家。
导读:今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纪念日。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意义重大,既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的失败,又激发了知识界变革政体的要求。同时它也改变了东亚格局,乃至刺激了日本走向扩张道路。甲午战争,可以称之为近代中国的重大议题。新浪特邀请各领域专家,从国际、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解析甲午败局的成因,品评甲午战争影响。以史为鉴,启迪未来。本文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臧运祜教授撰写的文章,拟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和定位甲午战争。
(文/臧运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摘要:本文拟从近代日本的亚太政策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和定位甲午战争。幕末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初步勾画的日本对外战略,成为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直接渊源。明治初期,日本对外取“远交近攻”之策,以“征韩论”与“征台论”表明了北进大陆与南进海洋的政策意图,其亚太政策初露锋芒。山县有朋首相的“利益线”主张及其在国会发表的演说,标志着以大陆政策为主体的近代日本亚太政策,在甲午战争以前已基本形成。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初步实施该政策,取得了从北、南两个方面踏向亚洲大陆及南方海洋地区的基地,并打破了亚太地区旧有的“华夷秩序”,为其称霸亚太开辟了道路。甲午战后,日本进一步实施其亚太政策;日俄战争就是甲午战争的继续,战后日本在政略与战略方面的积极进取,则为其亚太政策的继续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甲午战争一贯被视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中国也称之为“中日战争”,日本则一直称为‘日清战争”),因而,两国学界对于日本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其对华政策乃至于大陆政策的角度进行审视和定性的。1994- 1995年间,在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学界均出现了把这场战争与东亚世界或远东国际关系相关联而进行研究的呼声,并产生了一些代表性成果,但此后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学术上的遗憾。笔者进而认为,除此之外,时至今日的110年间,仍有必要从近代日本整个对外政策主要是亚太政策这个以往被忽略、却具有现实意义的角度,结合其政策的演变过程,来考察和定位甲午战争。
所谓亚太地区,就是战前日本以国策定位的“大东亚”地区。近现代日本对于亚太地区的政策,几乎就是其对外政策的全部;它在时间上延续了近百年,表现形式就是大陆政策和南进政策;由于历史、现实和地缘上的原因,中国始终是日本亚太政策的核心部分。明治时代是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奠基阶段,而甲午战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一、 甲午战前的日本亚太政策
19世纪中期的幕末时代,当第一个“将亚洲和太平洋的政治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美国人培里,率领舰队在横滨叩关之后,日本即与中华帝国一样,被纳入西方列强的亚太政策范围之内。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半殖民地地位的奠定,日本如何免遭中华帝国的厄运,迈向近代国家,成为“尊王攘夷”的幕末思想家们的共同课题。而在“攘夷”思想中产生的“海外雄飞论”,是幕末改革派先驱对外思想上的代表性主张,佐藤信渊、吉田松阴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佐藤信渊( 1769- 1850年)受同时代盛行的日本国学思想的影响,在他的著述中,不但勾画了以日本为中心称霸世界的蓝图,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在1823年写成的《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他认为,作为“皇国”的日本,是“世界万国之根本”,“全世界悉应为其郡县,万国之君主皆应为其臣仆”,故应以日本“混同世界、统一万国”。关于“混同宇内”的方案,他提出要首先吞并中国,“支那既入版图,他如西域、遏罗、印度诸国必渐慕畏威,稽颡葡甸求隶臣仆”;并在书中详细叙述了“攻取支那国之方略”,提出要首先征服满洲,然后再图朝鲜、中国。可见,这是一个征服满洲,吞并中国,进而征服世界,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的“秘策”。根据一位中国专家最近的研究,佐藤的这个“秘策”,对于一百年之后的“田中奏折”( 1927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后者提出的日本征服满蒙一中国一世界的侵略方针,在思路和措辞上,几乎是前者的仿写本或转抄件。
佐藤信渊在世时,其思想影响还不太大。但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就发现了并特别重视其上述主张。这是因为:在佐藤信渊的思想体系中,“包括了维新以来,大正、昭和与近代日本历史进程中,适应时代要求而可以提取的种种侧面”,而其对外扩张、一统宇内的主张,更是被作为日本“高度国防国家体制的先驱而受到赞赏”。
佐藤信渊之后,吉田松阴(1830- 1859年)则以言传身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