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答题原因分析题.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问答题原因分析题

全国卷特色:所有题都很重视材料概括!!!历史问答题训练 ——原因分析如何理解“全国卷中的结合所学知识”①将材料用所学知识表述②补充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要点分析原因题:材料要点+教材补充要点审题,并从题目本身意思思考答案。(全国卷特色)读材料,分层概括材料答案。补充,回归历史要素:联系时代背景原因=国际原因(近代后)+国内原因国际国内原因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科技、外交、军事分析原因广度=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者、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个人经历诸方面因素 ;阶级⑵客观原因:自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外交、军事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背景(即历史阶段特征)分析题背景分析方法与原因广度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分析题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休、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2016新课标Ⅰ卷分析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1)原因: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税收制度的变革;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影响:国家负担加重;人地矛盾渐趋尖锐;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农业收益减少,贫困化,社会矛盾滋生。(12分)(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不同学者的主张各有其合理之处,是一定时代的反映,清末学者关注增加资源供给量,而民国时期侧重于控制人口需求总量,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13分)解析(1)本题考查清中期的人口问题。此题解析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并从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休、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可以看出社会环境、政府税收制度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保障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有利于人口的增加。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之后的内容可以看出,人口的膨胀使“游手好闲者数十倍于前”,“土地流失和草原沙漠化”凸显,农业人均受益递减,民变此起彼伏,考生概括出其中的关键词即可。 (2)本题考查近代学者对人口问题的主张。第一小问,材料二叙述了近代学者的不同主张,考生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总结即可。例如,康有为主张“早谋迁徙”,严复主张“兴办现代实业”,民国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是“迟婚和节育”。第二小问,评价一般采用辩证的角度,一方面,要指出近代学者主张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要从中指出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

文档评论(0)

此项为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