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第十章风的地质作用
第十章 风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风的剥蚀、搬运、堆积作用,初步掌握荒漠的类型与特征。了解黄土的一般特征及成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只作一般性介绍,因此不做重点要求。
风——大气圈对流层中空气的近水平运动。风能剥蚀破坏基岩,也能搬运堆积砂和尘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外动力。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一、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风的自身的力量和所携带的砂土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的地质作用。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
1.吹扬(吹蚀)作用——风吹过地表时,由于气流的冲击力和上举力,把岩石表面风化的疏松物质吹扬起来的作用。
2.磨蚀作用:风力吹扬起来的沙石冲击,摩擦岩石,使其发生破坏作用。
上述两种作用是同时进行的,统称为风蚀作用。其强弱与风力大小及地表岩石性质有关。一般沙砾主要集中在距地表30米以下的高度,越近地表处风蚀作用越强烈。
二、风蚀地貌
1.砾漠
砾漠是的士起伏平缓、由砾石组成的荒无人烟的地区,蒙古语乘务戈壁。它们原为内陆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由于长期的风蚀作用改造而姓形成的。其中细小碎屑物被风搬运走,保留下较粗大碎屑。这些砾石常被磨蚀成风棱石。我国砾漠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柴达木等盆地边缘的山前。
2.岩漠(石质荒漠)
岩漠是基岩裸露荒无人烟的地区。
风蚀蘑菇与风蚀柱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多发生在垂直节理发育的不很坚硬的岩石中,由于近地表的岩石基部受风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逐步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石。垂直节理发育岩性比较坚硬的岩石,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称为风蚀柱。龛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直径大多约20厘米,深为10~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零星散布,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故又称石格窗。它是由于岩石表面经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吹蚀形成许多细小凹坑,又经风所携带的沙粒在凹坑内磨蚀形成。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3.风蚀谷、风蚀残丘和雅丹地貌
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谷无一定的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亦可为宽广的谷底。底部崎岖不平、宽狭不均、蜿蜒曲折。常在陡峭的谷壁底部,堆积着崩塌的岩块,形成倒石锥,谷壁上有时有大大小小的石窝。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丘的外形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形较多;一般高10~30米。支离破碎的残丘地表,称为风蚀劣地。
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风蚀谷经长期风蚀,不断扩展,使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不断缩小而成为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称风蚀残丘。它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尖峰状或平顶状,但以平顶状居多。其高度一般10—30米。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风蚀残丘分布面积达224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由于那里是由第三纪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所构成的北西—南东走向的短轴背斜构造,岩层疏松,软硬互层,且多断崖和节理,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似的情况下,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了高度为10—20米,长度为10—100米,并与构造方向和风向一致或平行的垄岗状风蚀丘。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它向主风向伸展。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碟形洼地;一些大型风蚀洼地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改造而成。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风的搬运作用与堆积作用
一、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风把碎属物质携带到别处的过程。有悬移、跳移、蠕移三种。
搬运方式:
1.悬移——细而轻的颗粒在风的吹扬作用下,悬浮在空中进行搬运的方式。悬移物多是粒径小于0.2mm的砂。
2.跳移——沙砾在风力的作用下的跳跃的方式被搬运。是风力搬运作用中最主要的方式,70%——80%的沙砾是以跳移搬运的。
3.蠕移——较粗大的沙粒在风的作用下沿地表滚动或滑动。
占搬运总量90%的跃移和蠕移的物质主要是0.2~2mm的砂,它们主要富集在离地面高度30cm以下,尤其是在10cm以下,紧贴着地面运行,起搬运的距离一般较近。
二、风的堆积作用黄土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包括风成砂(沙漠)和风成黄土(黄土)堆积。
(一)风成砂的特点与堆积特征
1.风成砂(沙漠)的特点:
全为碎屑物,主要是砂、粉砂以及少量粘土级的碎屑物,粒度在2mm以下,颜色多样,以黄色、灰色、红色为主。
具有极好的分选性和极高的磨圆度
碎屑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