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与智慧1课件苏教版.ppt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与智慧1课件苏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与智慧1课件苏教版

课前热身 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 (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来推荐词语 我推荐的词语是_____,我的理解是: 我是这样用它的____________ 与名家交流 我对名家的了解:__________  看了您的文章,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注意交流对象,有称呼,有礼貌) 我来考考你 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___在作者看来学问是______智慧是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 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读第_自然段,我找到的或概括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作者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请你举例说明) 3.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大显身手 二、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灵活运用,而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结合你学的这篇文章,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 * 学问和智慧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既有学问,又有智慧) 探骊得珠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取大利.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词扼要,得到要领。 小王的文章,虽不是洋洋万言,但言简意赅,谈的是小问题,却能探骊得珠,击中要害。 理解词语: 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罗家伦:字志希.学者,教育家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欧美,在普林斯顿大学等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作者简介: 知识的聚集,是工具 发现,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学问和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门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学问. 著书,读书都要有智慧. 智慧也不能离开智慧.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学问离不开智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两者的区别 相辅 相成 化零为整 图示文章结构: 学问和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理解句子: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指的是发现和创造能力。 2.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难以发挥作用。但是智慧也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很难有发现和创造。 把“无学问的智慧”比做“肥皂泡”,虽然五光十色,但瞬息幻灭,没有价值。而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则像穿透云层的“探照灯”,像不竭的“珍珠的泉水”。 写作特色: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