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你一起畅游延寿溪
陪您一起畅游延寿溪
入住万辉小区三年来,我养成一个新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必然要端着一杯白开水走到阳台上,眺望延寿溪,溪两岸层叠的树林被晨霭罩着,像穿着一件灰白的薄纱,朦朦胧胧的;溪面非常平静,只偶尔见到几只白鹭戏水弄起的涟漪,不断荡漾开来,一直连到我的心里,犹如自己插上脱离凡尘俗世束缚的翅膀,心灵回到最初的纯真与平淡,让每一天这样开始新的旅程。
S-+^L| 我不善于表达此时此刻的美景与心情,还是引用友邻才女脉脉在《新居的第一天》的一段描写:“小城还没有从夜的沉睡中醒来,笼罩在层层薄纱之中,延寿溪上雾气氤氲,一叶捕鱼小舟飘荡在河上,不远处早起的妇人在河边洗衣。小溪两旁的树林、民居瓦房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宛若一幅古朴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入住万辉很美,但更吸引我的是万辉边上的这条延寿溪,记得刚买房子时,售楼小姐带我们夫妻看房,阳台上能眺望延寿溪是我们做出快速决定的最大理由。搬进新家,万辉美景初现,满怀喜悦,自撰乔迁对联:“万辉城里万物生辉,延寿溪畔延年益寿”。
如今,这里将建成集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城市中心综合性的绶溪公园,规划总面积233公顷,据说今年“五一”节即将对外开放,我是好客之人,届时,必定会邀请很多亲朋好友来我家,逛公园,畅游延寿溪。想到这些,一时雅兴突发,赶紧上网整理有关延寿溪历史文化,当好东道主,陪友人畅游延寿溪,领略两岸美景,共叙文献名帮千年文化,不亦乐乎。
延寿溪 - 诗情画意
延寿溪,是莆田三条大溪之一, 旧志称此溪“十里无湍激声,萦绕九华山下一碧如带”,故亦名“绶溪”。延寿溪发端于九鲤湖。它的上游,原是HYPERLINK /view/935198.htm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北濑飞泉今化龙”(郭沫若诗),而今,这一景点已被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所取代。延寿溪来源于溢洪道水,出古“泗华陂”,泗华陂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水利工程。
溪有潭名“徐潭”,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矾”,是晚唐诗人徐寅所吟的:“归来延寿溪头住,终日无人问一声”的隐居钓游之处。“绶溪钓艇”便是莆田廿四景之一。诗云:“春流新涨溢平堤,钓艇家家泛寿溪。钓罢扣弦歌一曲,半山落日卖鲈鱼。”历史上的延寿溪,正是名人寄情山水,修身养性之所,过去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观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清波之上;望樵夫单肠径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萱斗草,曲唱采莲,别有一番韵味,此情此景,借助词家无限精神,引发诗人不尽灵感。其下游与木兰溪汇聚,滚滚东去,注入兴化湾。
每年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九华山峰峦倒映溪中,月到中天,一朵九莲恰好嵌在延寿桥两座桥墩之间,仿佛一渔翁驾舟垂钓。延寿桥似长虹雄踞溪流之上,水光潋滟,丹荔飘香。
延寿溪 - 悠远历史
唐神龙间(705-706)吴兴于溪白杜塘筑堤遏流开新沟大小60多条,造北洋溉田万余顷,建泗华陂,又于上游开“长生港”以分洪,于杜塘开水道达海埔,利用天然壅河为塍,遏水入洋,水大涨则自流,冲刷河塍入海,水减仍循旧道,河则复聚如故,故名“儿戏陂”。今北洋尽垦,一望平原为田,远离海线。
与此相呼应,延寿溪畔流传吴兴斩蛟龙的悲壮神话,不少村名都与这一传说有关。相传吴兴倡起筑陂,化荡为田,开辟了北洋。为了保护泗华陂,他提刀入水,斩了蛟龙,壮烈牺牲。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斩蛟处为“吴公”,刀落处为“吴刀”,发现蛟龙头的地方叫“流头”(今漏头)。
延寿溪 - 远古渡口
延寿溪畔的“店仔头”古渡口,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为了方便行人,传说宋建炎二年(1127)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起并捐资兴建一座长三百余尺的延寿桥。宋建炎五年(1130),在方天贶(生卒年不详)助建下,大桥竣工。这座青石板桥,横卧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桥下,渔舟溪艇穿梭于十三门桥孔之间。桥南溪北,各踞参天榕树一棵,俨若两位忠于职守的护桥将军。宋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的“延寿桥”碣石,依然伫立在桥头。
店仔头是在溪白村企溪自然村西南隅,地处延寿下游,与延寿村隔溪相望,宋时就有一条临溪狭长的小街市墟,旧时就是白杜一处繁荣的溪畔商业小埠头。早在宋建炎间延寿桥建成之前,店仔头就是延寿溪一处古渡口,当时闽南一带上福州的古驿道都要在此过渡,历代为西天尾、梧塘、萩芦、广业、山区通往莆城必经之地。
延寿溪 - 状元文化
大凡名胜古迹,总是以自然景观为躯体,以人文景观为灵魂,延寿溪也不例外。
游览延寿溪,总会想起福建第一位状元--徐寅,唐末举进士,唐朝灭亡后,其于梁太祖时再试进士,廷试第一名。梁太祖朱温认为他的《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对帝王不敬,要求改动,但徐寅回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因而触犯龙颜,被削去状元名籍。徐寅在仕途上几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