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聚合方法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聚合方法精选

乳液聚合的缺点 当需要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破乳(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生产成本较高 产品中乳化剂等杂质不易除尽,影响电性能 乳液聚合多用于生产丁苯、丁腈及氯丁等合成橡胶,也广泛用于制造涂料、粘合剂及纸张和织物等的处理剂等,如 PVAc乳液、丙烯酸酯类涂料和粘合剂等。其它如糊状PVC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偏二氯乙烯等单体都可用此法聚合。 (2) 乳液聚合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 单体、分散介质(通常为水)、引发剂和乳化剂。 单体一般不溶或微溶于水,水与单体的重量比通常为70/30~40/60。 常用引发剂是过硫酸盐类、 H2O2等水溶性引发剂。有效温度为40~80℃。 合成橡胶生产中,常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不溶于水的氢过氧化物 溶于水的还原剂两个组分. 分解活化能较低,聚合温度较低,如5~10℃。 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 它可以使互不相溶的油(单体)-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该过程称为乳化。 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在于它的 分子是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 水的(亲油)非极性基团(一般 为烃基)构成的。 亲油基 亲水基 根据极性基团的性质,乳化剂可分为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两性型及非离子型四类。 乳液聚合最广泛使用的是 阴离子乳化剂 它们的极性基团为阴离子 如-COO-、-SO42-、-SO32-等; 非极性基团一般为C11~C17直链烷基或由C3~C8 的烷基与苯或萘基结合在一起组成。 常用的有:脂肪酸钠 RC0ONa(R:C11~C17)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SO4Na、 烷基磺酸钠RSO3Na(R: C11~C16)、 烷基芳基磺酸钠如二丁基萘磺酸钠 乳液聚合破乳或稳定 阴离子乳化剂在碱性溶液中较为稳定, 若遇酸、金属盐、硬水等会形成不溶于水的酸或金属皂,使乳化剂失效。 利用该性质,可用酸或盐来破乳。 在乳液聚合配方中,则常加有pH调节剂如Na3PO4·12H2O,以保证乳液呈碱性而稳定 临界胶束浓度 ,简称CMC 在水中加入乳化剂后,水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 当乳化剂的浓度达一定值后,表面张力下降趋于平稳,此对乳化剂分子也开始由50~150个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 乳化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简称CMC(数值约0.01%~0.03%) 低浓度, 球形 直径约 4~5 高浓度, 棒形,长度约 100~300nm 直径约为乳化剂分子长度的两倍 胶束的数目和大小 无论胶束呈球状或棒状,胶束中乳化剂分子的疏水基团伸向胶束内部,亲水基团伸向水层 若乳化剂分子量为300,用量为 30 g/L, 则每cm3水中约含有6 x 1019个乳化剂分子。 大多数乳液聚合体系乳化剂浓度约为 2%~3%,超过 CMC值有 1~3个数量级, 因此大部分乳化剂处于胶束状态,胶束的数目和大小则取决于乳化剂的量。 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单体 极少量单体溶于水中,其溶解度很小,在室温时 如苯乙烯、丁二烯、氯乙烯、MMA 及乙酸乙烯酯 0.07、 0.8、 7、 16、 25 g/L 少部分单体进入胶束的疏水层内,此称为增溶。 例如苯乙烯可增溶到1%~2%。 增溶了单体,体积增大, 从4 ~ 5 nm 增到 6 ~ 10 nm 大部分单体则经搅拌而分散成细小液滴,其尺寸取决于搅拌强度,一般不小于 1000 mm。液滴周围吸附有一层乳化剂分子,形成带电保护层,使乳液得以稳定。 乳化剂的作用 典型的乳液聚合体系中, 胶束浓度约为 1017~1018个/cm3, 单体液滴数约为 1010~1012个/cm3, 可见胶束数比单体液滴数要多得多 乳化剂的作用为 降低界面张力,有利于单体分散成细小液滴 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使乳液得以稳定 增溶作用,使部分单体溶于胶束内。 (3)乳液聚合机理 聚合场所 成核机理 聚合过程 遵循自由基聚合机理 ① 聚合场所 乳液聚合使用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产生自由基,将在何种场所引发单体聚合? 聚合前, 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直径约 4~5 nm, 数约1017-1018个/cm3,比表面积1015 cm2/cm3, 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直径约 1000 nm, 数约1010-1012个/cm3,比表面积104 cm2/cm3; 极少量的单体及乳化剂以分子状态溶于水中。 引发剂在水相中产生自由基,扩散进入单体液滴的几率比进入胶束的几率要小得多。实验证实,单体液滴中形成的聚合物量极少(~1%),说明单体液滴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