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宋元美术
第六章 宋元美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1.宋代山水画2.元代文人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宋代山水画 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宋初山水画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李成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晴峦萧寺图》【规格】/view/127702.htm绢本,/view/7154813.htm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view/45362.htm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宋《/view/362624.htm宣和画谱》中著录有《/view/621783.htm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 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view/329478.htm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却是北宋李成画风。范宽范宽山水画学荆浩、李成,又能独创。其成功之处在于能深入到自然中,观察体验不同气候下山水形态变化,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为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是范宽代表作,画中有正面大山一座,一线飞瀑直落下来,水花飞溅形成空濛的水汽,衬出近处小山及房舍,路上还有行旅驴队。这幅画一方面突出山势高耸威严,另一方面又能不遗余力地对事物细节作详尽表达,比如山石质感和进出景物,被一丝不苟地再现出来。这就是宋代艺术的突出特点,是所谓“格物”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北宋中期绘画北宋中期绘画以郭熙为代表。他将李成、范宽以来的山水画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郭熙,初学李成画法,后来能深入研究自然,擅长表现云烟出没、峰峦隐现之态。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笔力雄壮,用笔灵活又严谨,用墨较为湿润。画树用草书笔法,多作“蟹爪枝”。《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淋漓的墨色和远近虚实变化,表现东区春来、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这种着重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气候中的特征,是郭熙作品的一大特点。画中雾气浮动,阳光和煦,还穿插行旅待渡的活动。郭熙还是一位集北宋绘画理论大成的美术理论家。他和他的儿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内容包括:1、山水画表现林泉之意,满足文人士大夫向往自然的意愿;2、对真山水进行深入观察体验;3、移动观察,全方位了解客观对象的观察方法;4、把情感融入山水画中;5、构图上的“三远法”,即“自山下二仰山巅谓之高原,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谓之平远。”6、山水画家要有全面艺术修养和认真的创造态度。7、分析具体的笔墨技法。《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米家山水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世称“二米”或“大小米”。他们以墨点方式表现江南烟雨景色,不求工细严谨,开创了与流行的李、范宽画法不同的山水画面貌,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父子作画不求工饰,崇尚天真自然,能打破中国画以线为主的常规,以水墨烘染和横扫墨点表现难以描绘的“晴欲雨雨欲霏”效果,提倡“信笔作之”和“意似便已”,开创“墨戏”之风,对后世绘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有很大影响。米芾无真迹传世,米友仁传有《远岫晴云图》等作品,米家山水以创新面貌,丰富了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影响后来南宋院体画和元明写意画的发展。但“墨戏”的艺术态度也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后世一些无身后艺术功底的画家,在这个口号下率意涂抹,漫不经心,歪曲了传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