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doc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解析版[来源:学优高考网74752]

2014—2015学年(上)高三年级“三年磨一剑之亮剑” 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学科试卷 命题人:陈明堂、杨洋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墨家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汉代丞相、知识即美德、先秦诸子理论与中央集权、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大众传媒的变迁、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中体西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近代世界文学作品风格、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知识点】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 【答案解析】 D 解析:从材料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分析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兼相爱”,由此可判断出是墨子,材料出自于《墨子?兼爱上》。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墨子的思想核心准确理解。 【题文】2.董仲舒《天人三策》载:“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与此观点相异的表述是 A.天与人可以相互感应,互相影响 B.灾异虽是天的旨意,却是根据帝王所作所为做出的应答 C.强调君主应推行仁政,顺应民意 D.一定程度上对帝王的行为是一种约束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解析】C 解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从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即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核心思想准确把握。 【题文】3.许倬云在《从历史看组织》中说:“汉初两三代,丞相都是功臣之后,因为担任丞相的条件是由封侯的高官中选出”。这反映了 A.汉初丞相以及高官的职位由一个小集团垄断 B.汉初的决策层实际上是比较开放的 C.汉初的政府具有全国的代表性 D.汉初的决策层和执行层结合的比较好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丞相 【答案解析】A 解析:汉初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功臣政治”,从中央到地方,军功起家的功臣充斥着各个职位,从而形成“布衣卿相”的政治局面。军功集团成为汉初相当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影响汉初政局几十年。 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4.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 C 解析:材料中熊因为不知道事物是紧密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而误砸死了隐士,这说明了无知的可怕,这从反面证明了苏格拉底倡导“知识即美德”的正确性,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主旨强调知识重要性不符。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准确理解。 【题文】5.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 A.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 C.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 D.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