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5《上博三·中弓》简20“攼析”试论.docVIP

 0555《上博三·中弓》简20“攼析”试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55《上博三·中弓》简20“攼析”试论

《上博三·中弓》簡20「攼析」試論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一)   仲弓曰:「今之君子=(君子),孚過(析),難以納諫。」(簡20,非討論的字形以通行字表示) 其中「孚過(析)」,整理者說「義不詳,待考。」已有許多學者對此句的訓讀發表過高見:陳劍先生說:「『孚』聲字與『复』聲字常通,『孚』讀為『愎』,『愎過』見《呂氏春秋·似順》又《誣徒》等,意為堅持過失。《似順》云『世主之患,恥不知而矜自用,好愎過而惡聽諫,以至於危。』與簡文尤相近。『析』字從原釋文,大概是以其形為『』。『攼析』如何解釋待考。」侯乃峰先生認為「析」指「析言」,「當指戰國時代名家者流如公孫龍等人的花言巧語、詭辯異說、華而不實、無異於治之辭。」楊懷源先生讀「孚過」為「保過」;讀「攼析」為「扞婞」,認為「是抵制,排斥剛直之臣(言)的意思。」許子濱先生說:「『析』之『』」用作『捍』,此字亦見上博簡《曹沫之陳》,同作『』形。李零即釋作捍。至於『析』字,學者認為即『析言』,指『言詞荒謬』,似尚可商榷,但此字帶有負面的意思則可斷言。因此,『愎過捍析』作為『今之君子』的貶詞,是非常明顯的。」晁福林先生則認為:「簡文『愎過悍析』當讀若愎(剛愎)、過(誇大)、悍(強悍)、析(詭辯),是仲弓眼中那些號稱『君子』者的四種不良態度。」史傑鵬先生對上述諸說提出評論,也提出釋讀意見:    “孚過攼析”一句,李朝遠先生注曰:“義不詳,待考。”陳劍先生認為    “孚過”應當讀為“愎過”,他說“愎過”見《呂氏春秋·似順》和《誣徒》等,意為“堅持過失”。又引《似順》云“世主之患,恥不知而矜自用,好愎過而惡聽諫,以至於危。”他的看法基本是對的,但說“愎過”的意思是“堅持過失”,卻值得商榷。至於“攼析”,陳劍先生說待考,楊懷源先生說“析當讀為婞”,“‘攼析’就是‘扞婞’,是抵制,排斥剛直之臣(言)的意思”,我們覺得不大確切,這句話和“愎過”相對,都應該是文過飾非一類的意思,和排斥剛直之臣沒有什麼關係。頗疑“攼析”讀為“捍責”,意思是“抵拒責備”。“捍”有“抗拒抵禦”的意思,《禮記·祭法》:“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上古音“責”是莊母錫部字,“析”為心母錫部字,聲母韻部俱近,可以通假。《淮南子·兵略》:“淅米而儲之。”《文子·上議》“淅”作“漬”,可以為證。“捍責”既然是抵拒責備,那“愎過”也應當是相似的意思,“愎”在古書中作“抵拒、乖戾”講是常訓, “過”也有“責備”的意思,《呂氏春秋·適威》:“煩為教而過不識。”高誘注:“過,責。”“愎過捍責”是一個聯合片語,“愎過”和“捍責”兩者是並列關係,意思相同,陳劍先生說是“堅持過失”的意思,恐怕不太確切。 謹案:筆者也贊同陳劍先生所說「孚過」應當讀為「愎過」,同時由文獻例證如「好愎過而惡聽諫」來看,「過」顯然只能解釋為「過失」,史先生解釋為「責備」恐不可取。「愎過」,即堅持過失。其次,「捍」雖有抵禦、抗拒的意思,但所接的受詞多為具體的人物或事項,如: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扞禦侮者,莫如親親,故以親屏周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然而應薄扞患,足以持社稷千乘之國,不敢捍城。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肌膚不足以扞寒暑夏,楚王使屈完將兵捍齊,齊師退次召陵。楚封之以捍吳康叔后捍祿父之難司馬穰苴列傳將兵捍燕晉之師所謂其事強者,遭變應卒,排患扞難,力無不勝,敵無不淩,應化揆時,莫能害之。如臣計,梁足以捍齊、趙守衛捍敵之臣若手足之捍頭目而覆胸腹也。民相倣傚田地日蕪,租賦不入,抵扞縣官。捍」字諸家均理解為「攼」,正確可從。攴、戈二旁作為偏旁可以義近通用,如楚文字」(《語叢四》08),又作「」(《》0」的異體字(見《集韻?翰韻》)。說文曰:「??,止也。」「攼」已多次見於楚文字材料,如《楚帛書》甲5.74讀為「捍」,上引《曹沫之陣》16亦讀為「捍」;《子羔》簡12讀為「搴」;《吳命》簡5讀為「殘」或「虔」。《中弓》的「攼」疑可讀為「掩」。攼,見紐元部;掩,影紐談部,二者音近可通。古音月談、元談二部字音有關,如《左傳?昭公八年》所記地名「商奄」,《墨子?耕柱》、《韓非子?說林上》作「商蓋」。又《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所記吳公子「掩餘」,《史記?吳太伯世家》作「蓋餘」。「奄」、「掩」屬談部,「蓋」為月部。也可說明【掩與蓋】音近可通。至於元談二部如《孔子見季桓子》簡20「夫視人不」,末字應釋為「厭」。字形右旁從「女」形,與「女」作(《璽彙》3580)及《競建》04(安)的「女」旁同形,另參同簡13的「毋」字亦可知。可見字應釋為「娟」,影紐元部,可音近讀為「厭」,影紐談部。聲韻關係如同楚簡常見從「」旁可讀為「厭」(影談)或「怨」(影元)。又如《武王踐阼》簡7:「□諫(?)不遠」,「諫(?)」字對應今本「所監不遠,視爾所代

文档评论(0)

jiyousi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