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600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校释札记
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校释札记
(首发)
刘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近年来,随着出土竹简资料井喷式地面世,学术界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人们见猎心喜,兴奋点不断转移,急于适应不断带给人震撼的新资料。相比之下,对有关旧资料的研究则显得相对冷清。其实我们对许多旧资料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透彻的程度,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品味和咀嚼,这样才能得到更为真切的体味。
因为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纂工作的原因,作者对马王堆帛书中的部分医书又重新校读了一遍,以下就是在校读《杂疗方》过程中写成的几条札记,现在呈献于学术界以求得到指正。
一
《杂疗方》第4—6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如下:
●内加及约:取空垒二斗,父(?)且(咀),段之,□□成汁,若美醯二斗渍之。□□□□四去其掌。取桃毛二升,入□中挠□。取善【布】二尺,渍□中,阴乾,□□□□□五□□布。即用,用布抿(?)揗中身及前,举而去之六。
这一释文为后来其它的研究论著所沿用,从无不同。这一段文意并不难懂,只是文中“去其掌”的“掌”字颇为费解。马继兴说:“掌:本义为手心。《说文?手部》:‘掌,手中也。’《增韵》:‘掌,手心也,谓指本也。’又引伸为动物之脚掌。如《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此处所说‘去其掌’似即指此。”按马说非是。帛书此段讲到的药都是植物类药物,并没有动物,即使“掌”可以指“本”,可植物的根可以称为“掌”却闻所未闻。其实所谓的“掌”字是个误释,这个字作如下之形:
自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释为“掌”后,所有相关著作皆延续其误。细审其形体,既不从“尚”,也不从“手”,其上实从“艹”作,下从“宰”,字应该释为“?”。“?”字见于《说文》,训为“羹菜”,按之文意不合。“?”在此应读为“滓”。“去其?(滓)”,即去掉药汁中的渣滓的意思。古代医书中常有“去其滓”或“去滓”的说法,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中,也皆有“去其宰(滓)”的说法,可资比较。
二
《杂疗方》第7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如下:
●欲止之,取黍米泔若流水,以洒之七。
文中“洒”写作“”。字从“水”从“”,不从“西”。秦汉时期的“西”字从不写成“”形,而“”正是“思”字和“细”字所从的“囟”。所以“”字应该释为“”。《说文》:“,水。出汝南新郪入颍,从水,囟声。”《马王堆汉简帛文字编》“洒”字下收有五个形体:
只有第一个形体从“西”,应直接释为“洒”,而其它四个形体则都应该释为“”。“”字见于《阴阳十一脉灸经》,用为“洒洒病寒”的“洒”,与帛书中的“”字用法不同。“”字在帛书中应该读为“洗”。古音“”、“洗”皆在心纽脂部,可以相通。以往皆释“”为“洒”,训为“洗涤”。虽然“洗”、“洒”音义皆近,但是从历代医方看,凡是与马王堆帛书中“”字在相同或类似语境中用法相同的词,都是用“洗”,从不用“洒”,可见以往将“”释为“洒”,训为“洗涤”是错误的,字应该释为“”,读为“洗”。马王堆帛书中的其它“”字也都应该读为“洗”。當然“”字也有可能本来就是“洗”字的异体或初文,后来用为水名只是假借,如此“”用为“洗”就不存在假借的问题了。
三
《杂疗方》残片13作:
其中“”右上微残,以往无人考释。其实这个字从人从犬,应该释为“伏”。残片文字应释为“伏饭中五日”。《杂疗方》第8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如下:
●内加:取春鸟卵,卵入桑枝中,烝(蒸)之,□黍中食之。卵壹决(吷),【勿】多食,多【食】八
文中“黍”字前原释文加“□”号以为缺文。从照片看,缺文该字作:
字上部有残缺。从残存笔划看,左旁似从“人”,右旁似从“犮”。古文字中从“犮”与从“犬”每每可以相通,我们认为这个字也有是“伏”字异体的可能,存疑待考。“伏黍中食之”一段,是说将春天的鸟蛋放在桑枝汁中蒸熟,然后埋在黄米饭中吃掉。“伏饭中”与“伏黍中”说法相同。
四
《杂疗方》11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如下:
●内加:取谷汁一斗,渍善白布二尺,□□烝(蒸),尽汁,善臧(藏)丣(留)用。用布揾中身,【举】,去之一一。
文中“用”字有重文符号,原皆属上读为“善臧(藏)丣(留)用”。按此断句非是。“用”字应属下另读,读作“善臧(藏)丣(留)。用,用布揾中身,【举】,去之。”其中“藏留”为一词,并不是“藏留用”为一词或“善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