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_浚县庙会华北最大的古庙会
浚县庙会华北最大的古庙会
每年年根,在浚县的村村落落,平日里寂静安详的浚县小城,因为过年这里顿时会变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从农历腊月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春节就像一首美妙序曲,喜庆的歌声会像一篇篇优美的旋律,一直蔓延到浚县的家家户户。每到过年在浚县,每家每户都会张灯结彩,挂春联、放鞭炮、送祝福,热闹非凡。
浚县人民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节日的欢乐与喜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他们终于总结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庙会”。
旧时的浚县就有乡村村村有庙的说法,三里一集,五里一会,在有着数千个村落的这片土地上,庙会之多不计其数!
作为中国传承最早的的古代庙会之一的浚县庙会,更是集百家庙会风俗于一身,以它独特的气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着千百年来人们的最美好的祈福与夙愿。
民间的传统艺人会在这里齐聚一堂,展示着各自的本领与民俗绝活。香喷喷的小吃和琳琅满目民间手工艺品都会摆满庙会的街市两旁,真是眼花缭乱。
浚县庙会发展到今天,它的规模已经远远不仅限于豫北地区,而是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据说在庙会期间日均参观人数达到了近3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有上升的态势。因为浚县庙会传承的古老,在浚县庙会中保留下来的很多民间技艺都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来自于晋、皖、冀、苏、鲁等省及本省周边县市的香客和观光游人,都会来这里拜一拜佛,上一上香。
千年庙会 百年传承
浚县庙会从每年的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才算结束,每年的庙会有三个高潮,初一、初九、十五十六。初一有“登高祈福”、“散百病”习俗;初九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有民间社火表演、祭祀老天爷的习俗;十五十六是元宵节。从初一到十五,庙会一波接一波,逐渐达到高潮。
据《大伾山志》记载,浚县庙会的起源最早可以溯源到五胡十六国的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到明代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
明代时,浚县县令在浮丘山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碧霞宫,使浚县庙会达到高潮。碧霞宫的落成,也是浚县庙会由零星、分散向正月汇总的历史转折点。
到了清代康乾两朝,庙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从此,国运兴而庙会盛,国运衰而庙会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庙会一度低落,文化大革命更是香客零落游人稀。改革开放以来,浚县政府利用庙会举办文化艺术节,吸引人气、开辟财源、提升庙会品位,由过去单一的朝拜进香会变成了物质交流、文化交流、传承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节会活动。
吃小吃、赏民俗、过大年
如今在春节时来到古庙会的街市旁,这里人头攒动,鳞次栉比。
来到庙会首先的一个主题就是“吃”,令人垂涎欲滴的民间小吃堪称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绝活”。游走在庙会街头,香喷喷的美食在空中冒着热腾腾的蒸汽,美食的香味从老远就扑鼻而来,再加上那各具乡土口音的叫卖声,一定会勾起你的食欲。
无论是香气扑鼻的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脑、香焦酥脆的吴记花生米,还是醇香利口的梨膏糖以及王记铺牛肉、角场营元宵,都是流传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吃,吃上一口你可能就再也不想走了。
相比于吃,浚县古庙会的民俗表演则成为了整个庙会中另一大特色。
浚县自古便被称为百艺之乡,浚县庙会更是民间杂艺大展示的舞台,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大家竞相献艺,场面极其壮观。
从明清时传承至今的社火艺术,再到浚县因真刀真枪表演而闻名于世的舞狮舞龙团队都极具地方特色。说到表演浚县更是成为曲艺艺人们表演的大舞台,豫剧、河南坠子等地方戏种也在这里展示它们自己最为独到的一面。
走进在浚县古庙会的广场中央,春节时这里每天会有各具民间特色的文化表演,从清晨开始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游人都会聚在这里。此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穿着各式各样民俗服饰的表演人员,开始别具特色的表演活动,划旱船、踩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阁和背阁一个个精彩绝伦、各具特色、鳞次栉比的表演让人看了顿时眼花缭乱。
旁边的伴奏人员就像舞台中的音乐调节师,他们拿着唢呐、大鼓等民间乐器,有节奏的吹着、敲着、打着,将表演者的表演烘托的淋漓尽致,引来了四周观众们阵阵的掌声与笑声。那些热闹无比的民间表演就像是一直演不完的大戏好戏,一个接一个将庙会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盛大的古庙会还吸引着各地商贾,走进庙会街市两翼的石刻、柳编、泥玩、木玩等商品让游人爱不释手。古庙会期间,玩具销售也会变得异常火爆。但和其他的庙会相比,浚县的庙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泥制品和各式各样的小兵器,像木片刀、军鼓、彩钢枪、泥咕咕等一街两行人们都在卖,而且卖得特别火爆。
漫步在浚县古庙会中,看着这些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简易小巧的小玩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可能早已无法寻觅到它们的踪影,何不带上一个,定会让这个春节变得更加丰富。
人神共娱的民间盛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