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诗坛“白体”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初诗坛“白体”辨

  宋初诗坛“白体”辨   宋《蔡宽夫诗话》云:“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1]。 元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云:“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2]。后世文学史家沿用此说,皆称宋初诗有“白体”,且流行近半个世纪。然则何谓“白体”? 何人“宗白乐天诗”? “白体”到底流行于何时?宋初诗坛为何会流行“白体”?千年以来,诸多问题均不甚明晰,本文试辨之。   “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但流行之时并无“白体”之说。最早提出“白体”或“白乐天体”概念的人是谁尚难断定。据我所知,田锡《览韩偓郑谷诗因呈太素》诗云:“顺熟合依元白体,清新堪拟郑韩吟”[3]。杨亿写过《读史敩白体》诗[4]。欧阳修《六一诗话》云:“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行于容易。”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称魏野“其诗效白乐天体”[5]。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昉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可知“白乐天体”之称,在仁宗朝已流行。   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列,“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即李昉、徐铉、徐锴(徐锴卒于南唐,并未入宋,与“白体”无涉。方回将其列入“白体”是个失误)、王禹偁、王奇。方回此说影响甚广,然“白体”诗人远不止于此,如宋太宗就是影响最大的“白体”诗人,仁宗朝“西昆体”诗人中,杨亿、舒雅、刁衎、张咏、晁迥、李维、李宗鄂、张秉等,早年都曾学“白体”。欧阳修所谓“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就是指这些人。   那么,他们从什么意义上学白乐天诗呢?从上述言及“白体”者的话,可知北宋人所言“白体”诗的特征是 “顺熟”、“容易”、“浅切”。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亦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然而白诗之特点不止于此。陈寅恪曾因此辩曰:“若排律一类必为老妪所解始可笔录,则《白氏长庆集》之卷帙当大为削减矣。其谬妄又何待详论!唯世之治文学史者,犹以元白诗专以易解之故而得盛行,则不得不为辨正耳”[6]。那么宋初诗人学白体,是仅学其浅易呢?还是多方面学习呢?这就要具体地看一看他们的创作情况了。   徐铉于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随李煜入宋,时年六十,卒于太宗至道二年(997)。也就是说,他晚年为宋臣二十二载,刚好与太宗在位之二十二年相始终。太平兴国初,李昉直翰林院,徐铉直学士院,二人并为台阁文魁。方回将徐铉列入“白体”诗人之列,未言所据。今据史料分析,徐铉与“白体”当有三种关系。一是太宗朝君臣唱和诗歌成风,太宗常常是首倡者。当时君臣唱和明确地仿效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唱和的方式。徐铉身为台阁文魁之一,自然是主要参与者。二是他作诗强调天赋才情、瞬间灵感,而不讲究学问典故。他认为“嘉言丽句,音韵天成,非徒积学所能,盖有神助者也”[7]。徐铉才气横溢、文思敏捷,凡属文不假沉思,援笔成章。《宋诗钞》引冯延巳语:“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其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涊纤阿之习。”《四库提要》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语,证其“文思敏速……执笔立就”。这种作法略与白居易浅近率性的路数相近,而与后来“西昆体”以典故为诗有别。三是对白居易的推重。他曾于太平兴国八年(或雍熙元年,即983—984年间)作《洪州新建尚书白公祠堂之记》[8],对白居易及其文学大加赞扬。这是宋初最早推崇白居易的言论。   李昉是后周翰林学士,入宋后历太祖、太宗两朝,备承重任,拜翰林学士、文明殿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平章事等,曾直学士院、知贡举,主持编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他的政治、文化、文学地位都高于徐铉。徐铉是南唐旧臣,虽然宋室待其不薄,但他终是降臣。李昉却不同,他自后周入宋,是赵宋王室自家人。作为宋朝开国文臣,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四十余年间,长期担当王朝重任,政为宰辅,文为魁首,是宋初第一位文坛宗主。   他于诗歌并无系统论述,唯一谈及诗歌的文章是《二李唱和集序》[9],其中谈到他和李至效白乐天、刘梦得诗歌唱和之雅事:   南宫师长之任,官重而身闲;内府图书之司,地清而务简。朝谒之暇,颇得自适,而篇章和答,仅无虚日,缘情遣兴,何乐如之。二卿,好古博雅之君子也,文章大手,名擅一时,睠我之情,于斯为厚,凡得一篇一咏,示尝不走家僮以示我。慵病之叟,颇蒙牵率,若抽之思强以应命,所谓策疲兵而当大敌也。日往月来,遂盈箧笥。   他将这些诗编为《二李唱和集》,也是模仿白、刘之举:“昔乐天、梦得有《刘白唱和集》,流布海内,为不朽之盛事。

文档评论(0)

jiyousi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