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研究

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研究 摘要:明清两代,保定府地处京畿重地,统领直隶、拱卫京师,因其独特的地缘因素,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颇为发达。及第登科者层出不穷,为明清两代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这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其原由,既有省会治所迁移的政治因素,亦有地近京师的地理因素,还有文化底蕴深厚、开立书院的人文因素以及行政首长大力支持的政治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后人誉之为“国家抡才大典”,不但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明清时期,我国对于科举的推崇已趋于无可复加的地步,明代甚至出现了“非科举勿得与官”的局面。而在科举制度上,清明两朝渊源颇深。盖因清朝多承明制,施行分省取士(从顺治九年(1652)开始,会试中额也有地域差异,分为南、北、中卷,并规定当年定额)。由于政府的格外重视,致使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崇尚科举的风气。因此,明清两代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趋于鼎盛,科举人才辈出。 明清时期,保定府密迩京师,为天下百八一十郡之冠,志书中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都,雄冠中州”之描述。作为河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一府,保定府在科举方面的成绩可谓突出。本文将从进士的数量及分布、进士的生成原因以及进士的功绩与影响等方面综合论述明清时期保定府进士的地域分布。 进士数量及其分布 考量保定府进士之情况,先要简要分析保定府所在的河北地区的整体情形。 纵观明清两代的进士数量全貌,明朝26866名中进士,河北凡2289人,占全国总数的9.2%;有清一代,录取进士凡26391人,其中河北进士2666人,占全国总数的10.2%,于全国诸省之中,河北仅次于江浙两科举大省,在较为明显的南强北弱的明清两代科举格局中,河北执淮河以北地区科举之牛耳,同时也为北方赢得了尊重。由此,整个河北地区的教育水平之高,也可以窥见大貌。(以上数据引自刘虹教授所著论文《河北科举于状元》,教育评论,2005,4.) 作为明代直隶于中书省的京师门户、清代的省府第一衙,直隶省的首府保定府在整个地区的举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时间来看,分析对比保定府不同年间的中举名额,可以看出保定府在不同时期的科举情况。 表1:明清时期保定进士表 明代保定府进士表 年 号 洪武 建文 永乐 宣德 正统 景泰 天顺 成化 弘治 正德 嘉靖 隆庆 万历 天启 崇祯 总计 开科次数 6 1 8 3 5 2 3 8 6 5 15 2 16 2 7 保定进士 5 0 11 2 5 10 11 33 25 17 58 5 43 10 16 河北进士 44 2 43 24 68 56 98 261 254 218 538 73 397 51 162 清朝保定府进士表 年号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总计 开科次数 8 21 5 保定进士 57 84 21 48 25 25 10 22 35 327 河北进士 435 499 159 484 276 309 94 136 274 2666 从表一可得知,明清两朝,保定府进士凡578人。其中,明代保定府进士人数为251人,约占河北总数的11%;清代保定府进士人数为327人,约占河北总数的12%。保定清代进士要比明代进士所占河北进士比例要高,这个百分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明清时期保定地区政治、教育、文化发展变化。 明朝保定进士分布的时间规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洪武到正统,这一期间进士最少,洪武开6科,保定考中进士5人。建文帝开一科,保定府无人中举。永乐开科8次,保定考取11人,宣德开科3次,考中2人,正统年间开5科,5人中举。这一阶段是保定进士的低潮时期,平均每科中举1人。,宣德前南北没有分榜,“然讫永乐间,未尝分地而取。”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南方,所以不利于北方士子的科场角逐。再加上保定府在明朝时不是直隶省首府,没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特别有利的条件,因此科举事业不是特别发达。二是景泰到嘉靖时期,为科举受益时期。这一时期共开科39次,进士人数为154人,平均每科录取保定进士4人。这是南北分卷的结果,也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提高河北的进士及第率有利于稳定京城局势,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第三阶段是隆庆到明朝末年,共开科27次,保定进士及第人数为74,平均每科3.1人。这一时期为科举下降阶段,整个明王朝的统治也在衰落。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其最后六年开科三次可见崇祯十分重视科举,希望利用科举来选拔人才力挽狂澜,摆脱统治困境。 清代保定进士分布的时间规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顺治时考中比例为13.1%,康熙时为16.83%,雍正时为13.2%,考取比重在

文档评论(0)

cigu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