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高考备课讲座现代文阅读指导课件
分析 4、分析与归纳 具体方法 筛选和概括。这是形成答案的最后工序。找到了答案的相关信息,有时这个信息可以原封不动地抄录下来作为答案,但这种考查属于低层次的,更多的需要你根据题目的要求,对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抓主干 去冗余。 2、摘取词 语组合。 3、合并同 类项。 概 括 具体方法 1、抓主干去冗余。 指的是删去一切重复多余的描写、修饰和过渡成分,而把主要信息衔接起来。 例如2003年高考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形有几种?请概括说明。” 答案的相关信息是:“……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加线的就是主要信息,把它们衔接起来就成了答案: “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______ 具体方法 2、摘取词语组合。 概 括 如2003年高考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答案在文中的相关信息,很显然就是“童年的烙印”这个词语所在的第2自然段的三、四、五、六句:“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把这些词连缀起来(有的要删去重复的),便成了不超过规定字数的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或乡邻的音容笑貌)”。 概 括 具体方法 3、合并同类项。 就是将和答案相关的几个句子中重复相同的成分合并在一起“公用”。 如1999年高考第21题第2问:“作者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和答案相关的原文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三句话中“创造”是相同的,我们让它公用,就变成一句话且符合字数要求的答案: “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实践操作 概 括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一段话。(不超过15字) 当玉露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仰望寥廓的长空,那漠北的秋风,送来阵阵雁鸣,正是“西风起北雁南飞”。这些可爱的“羽族旅行家”来自它们遥远的故乡一一寒气森森的西伯利亚,它们要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一年一度的“大搬家”,是它们世代相传的习惯,雁在迁徒过程中不像杜鹃那样孤身而行,而是以有经验的老雁为先导,结伴长征,且鸣且飞,缓缓而行,往往排成整齐的队伍,正像古代诗人笔下所吟咏的“晓来渔掉惊飞起,书破遥天字一行”。它们之所以排成整齐的“雁”字,倒像是有点懂得“空气动力学”的味道。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整个文段的概括能力。根据记叙文的要素人、事、地、时,首先找出对象,确认文段的中心事件,然后略加修饰限定。 秋夜,北燕结队南飞过冬 ( ) 5、【把握文章结构,思路】 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准确分析文章结构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关键。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一层次说的是什么,观点怎样。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或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等等。这就要依据试题的范围去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分析 例如1 2002年试题(全国)·沙尘暴·思路结构图 ①概括介绍“沙尘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借款协议书(简易版)两篇.doc VIP
- 2021消防设施操作员证理论考试各章节题目题库汇总(中级监控方向).pdf VIP
- 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合同.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联盟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 VIP
- PMN-PT单晶,全球前8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by QYResearch).pdf VIP
- 魔王的女儿们攻略(一).pdf VIP
- DB37T 3394-2018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pdf VIP
- 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原则与方法.doc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心肺复苏微课制作脚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