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殡葬风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

浅谈苗族殡葬风俗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姓名: 吕淑良 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 指导老师: 隋春兆 内容摘要: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丧葬习俗更是特别。其中主要包括丧葬习俗的环节、丧葬的忌讳以及埋葬方式等。苗族为什么这么重视丧葬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丧葬习俗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苗族、殡葬方式、习俗、悬棺、埋葬 一、关于苗族殡葬的简要情况 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而且必将经历的一个生命过程。.报丧。当病人与世长辞后,全家人都向死者放声大哭,并头披白布和麻;由一男子出门外鸣三枪报丧。邻居闻讯后,每家都自觉由一男子带上一升米到丧忙女婿和舅姑家也都送七尺黑布、香烛等表示哀悼( 2.停尸。由同性人替死者换衣,先用一尺长三寸宽的白布巾擦身,然后把白布巾挂在堂屋的中柱上,替死者换上里白外黑的单层寿服(即衣三裤三)然后准备办丧事,请巫师择定出殡日期、选择墓地、为死者招魂等。 .吊丧。苗族有些地方在出殡前举行,有些地方则是安葬完举行。如贵州凯里一带苗族把死者安葬后,又请三亲六戚来吊丧。死者女儿不回来,但礼物要重于其他亲友。一般要送丧家粮食、酒、钱等。进餐后,客人回家时,也要在沿途桥上插香,在岔道口放纸钱,表示也请亡灵到家中作客。 .出殡。这是丧家人及亲友向死者最后告别仪式。在黔东地区,大多是把棺材放在门外,出殡时先脚后头把尸体抬出放入棺木中。然后抬棺上山,只是由男人送葬,女人送到村边止步。抬棺时,前两人是死者的二三女婿或侄女婿;后两人是儿子或侄子;大女婿留在家收拾尸衣及地铺上的稻草等,并拿去村边焚烧。送葬队伍排列是孝子在前;其后是肩扛大马刀、嘴不时念咒的巫师,接着是抬棺的人群,最后是丧家其他人和来送葬的亲友。 .焚巾。当吊丧客人走后,丧家还要举行焚巾仪式,即取出死者洁身的白布交给巫师,设一香案,摆上酒肉、糯米饭等,由巫师用悲痛的曲调念诵焚巾词,赞颂死者的生平事迹,并送亡灵去姜央(Vangbzaid);颂毕,焚烧洁身白布巾。此外,葬后第三天,由死者的长子把亡灵带到女儿家作客,再带回来看自家的田园庄稼,希望亡灵保佑丰收。丧葬仪式,到此全部结束。 苗族的葬式,据史籍载,古代有悬棺葬、岩棺葬和土葬三种。苗族古代的悬棺葬和岩棺葬,是把棺木置于临江河的悬崖绝壁之上,或者利用在山脚、山腰有村寨附近的天然洞穴,或者人工凿空安桩以置棺木,一般是一个家族共一个岩洞葬。自近代以来,苗族各地实行土葬。其中有用木棺、石棺的,也有不用棺的;有横葬也有顺葬的。各地丧葬形式和过程也不完全一致。苗族丧葬形式,在历史上很复杂。见于记载的有洞葬、悬棺葬、土葬、树葬等数种。 洞葬:即人死入棺之后,要把灵柩停放在天然的溶洞里。悬棺葬:即人死入棺后,把灵柩存放在悬崖绝壁的缝隙中,或在悬崖上打洞插上木桩,将灵柩横放于上。土葬:很早就有,有木棺,也有石棺(黔中地区)。葬式有顺葬和横葬两类。横葬是一种极古老的葬俗,头东脚西树葬:是人死后用树皮包起来裹起来挂在树上,今大部份地区已绝迹,仅个别地区对非正常死亡者采用。 人有生死,是人类共同的自然现象。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古今中外一般都看作是悲惨可怕的结局。古希腊哲学家比克泰德说:“可怕的事件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恐惧。”佛教和基督教宣扬死亡就是进地狱,道教追求长生,都力图超越死亡。苗族认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事,死亡是人转生为另一种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死亡,到另一个世界上是生存。死亡是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死亡并不是真正死去,死亡是相对而言,生而死,死而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是人生必经之路。苗族还认为凡体都有灵魂,而且认为灵魂不灭,可以脱离躯壳存在。丧歌词云:“昨日看到亡人在,今日已经进棺材,三日未吃阳间饭,四日上了望乡台,” “歌郎送出门,庄子返天庭。”丧堂歌主旨是“伴亡”,是因为亡人灵魂还在,为亡人载歌载舞,这些都是“灵魂不死”的表现。“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是贯穿丧堂歌始终的心理观念,也是它产生和形成的心理基础。既然灵魂不灭,那么生命就是永恒的,生与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而且生死交替是自然而然的转换,正如植物的枯荣一样,循环交替,永无穷尽,灵魂便是生命不灭的“种子”。死是旧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生就意味着死”。 苗族对死的认识也是对生的认识,人死后是幸福的,对于生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和平衡,死亡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文档评论(0)

zhuo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