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4第十二章教学设计2008-6-5.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3-4第十二章教学设计2008-6-5

第十二章 机 械 波 物理名言: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在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任旧留在原来的地方——达 芬奇(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对光的波动性、颜色、小孔成像等问题提出过正确的见解。 有一些概念是如此的普遍,其意义是如此的深远,以致对于我们还理解不深的某些事物,这些概念也能提供重要的情况。在这些概念中,最了不起应该算是波了。我们会问波是什么?还不如问:关于波,我们能说些什么?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 (3)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4)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他、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教具:丝带、波动演示箱、水平悬挂的长弹簧、音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 (-)引入新课 演示:抖动丝带的一端,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在丝带上传播,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接触到一种广泛存在的运动形式——波动,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有关波的例子。(水波、声波、无线电波、光波。) 水波、声波、地震波都是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都是电磁波。这一章我们学习机械波的知识,以后还会学习电磁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现在学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的形成和传播 演示: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 演示:敲击音叉,听到声音,这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指明,虽然眼睛看不到波形,但它客观存在,也是疏密相间的波形) (1)波产生的条件:波源;介质。(为研究波的形成奠定基础) (2)波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波形?波传播的是什么呢?(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索:探索波的形成原因和传播规律: 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每两人一条丝带(60cm左右),观察丝带上凹凸相间的波。 实验步骤: (1)将丝带一端用手指按在桌面上,手持另一端沿水平桌面抖动,在丝带上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另一端传播。 (2)在丝带上每隔大约2~3cm用墨水染上一个点,代表丝带上的质点。 重复步骤(1),观察丝带上的质点依次被带动着振动起来,振动沿丝带传播开去,在丝带上形成凹凸相间的波。 思考:丝带的一端振动后,为什么后面的质点能被带动着运动起来?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丝带剪断,后面的质点还能运动吗?___________ 分析:丝带上凹凸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参阅课本第3页) 观察:丝带上的质点是否随波向远处迁移?__________ 实验2:观察波动演示器上凹凸相间的波:(因器材有限,可以教师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实验步骤: (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表示各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 (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注意观察各个质点振动的先后顺序) 现象: 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凹凸相间的波。 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方向,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 ③质点是否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_______ 这种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实验3:观察弹簧上产生的疏密相间的波。 实验步骤: (1)拨动水平悬挂的柔软长弹簧一端,产生一列疏密相间的波沿弹簧传播。 (2)在弹簧上某一位置系一根红布条,代表弹簧上的质点,重复步骤(1)。 观察:红布条是否随波迁移?_____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 分析: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形是怎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丝带上波产生的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4:观察波动演示器上疏密相间的波: 实验步骤: (1)逆时针转动摇柄,演示屏上的质点排成一条水平线。 (2)顺时针转动摇柄,各个质点依次振动起来。 现象: ①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刻________,从总体上看形成疏密相间的波。 ②各质点的振动沿________,波的传播沿_______方向,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