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山阳县2009届高三历史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陕西山阳县2009届高三历史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山阳县2009届高三历史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2009届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历 史 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 命题人:陈松涛 审题人:陈松涛 时量:0分钟 满分:10分(考试范围:) 一、选择题() 1. 20. 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材料中未能反映出的信息是( ) A 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 B.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C. 轮船招商局资金雄厚 D. 发展航运业的目的在于逐利 21.“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A. 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 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 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 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22.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 )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 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 )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②义和团运动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 ③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 ④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 与以往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 ) A. 对外支付的赔款最多 B. 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广 C. 割让的领土面积最大 D. 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最小 25. 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 ①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土分割完毕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④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业已根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题 ——《雍正诏谕》 材料二: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畜,互相撕杀,经年不懈,世代为仇。 ——《雍正传》 材料三:东川虽已改流(雍正时期小规模改流)三十年载,仍为土司盘踞,文武长寓省城,膏胶四百里,无人敢垦。 ——魏源《圣武记》 材料四:清政府在改革流地区,变革赋税方法,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原则,……土民所受的剥削比以前减轻了。(改土归流后)于府县设学,府学设教授,额取文武童生各十二名,保靖等县各设训导,各取童生八名。 ——《雍正传》 材料五:至于客民盘剥,差役吓索,历来扰苗之大者。今则于苗、(汉)民交界处设集场,限期贸易,官兵监之,……苗之气息也渐驯矣。然不申之以教,其心犹为格也,故添修苗馆若干处,延师教读,……则礼仪兴而匪僻消,苗与汉人无异。 ——《治苗论》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土司制度的弊端。(4分) (2)归纳雍正帝改土归流的主要措施。(4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改土归流的主要作用略作评析。(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辱之资,自强之本。……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夷之俗,所以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三:“今之言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