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元前期杂剧的崛起和兴盛
第二章 元前期杂剧的崛起和兴盛
第一节 戏曲的形成过程及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一、戏曲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曲统称为“戏曲”。“戏曲”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之交人刘埙(XUN)的《水云村稿》,其中的《词人吴用章传》写到:“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至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才从“合歌舞以演一事也”的文体概念出发,把中国的传统戏剧统称为“戏曲”。作为“合歌舞以演一事也”的叙事文学模式,戏曲有共同的文化传承,都是中国古代文化长期积累发展的结果。简言之,元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从先秦宗教活动到五代“代面”、“踏摇娘”等表演形式出现,是中国戏曲的孕育时期。这主要表现于:,
先秦宗教:“戏”字从戈,本为虚拟的战斗演习。模仿是中国戏剧发生的深在根基。先秦时代,为祭祀祖宗神灵,于是出现了宗教性的祭祀活动,如《尚书·尧典》记载黄帝时曲乐官夔的自述:“予拊石击石,百兽率舞”。在宗教性的巫术活动中,掌握巫术的人叫巫觋,在楚文化中又叫灵或灵保,都是专司人神之间进行对话与沟通的神职人员。巫为女性,觋为男性。在对天地祖宗的祭祀活动中,则有用“尸”的传统,尸就是用活人装扮的被祭者,如《国语·晋语》记载:“晋祀夏郊,以董伯为尸”。上古宗教祭祀中还有一种与装扮人物相关的傩祭,是在岁末举行的辟邪驱疫的仪典。傩祭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周代演化成一项风行于朝野的盛典。《周礼·夏官》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原始宗教活动的盛行有利于戏曲中歌舞技艺的积累。
春秋、战国之际的优戏: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宫廷,主要以滑稽的表演来替宫廷贵族制造笑料。“优”,又叫俳优、倡优、优伶。伶、倡与优都是宫廷艺人,原来有所分工。伶倡专司器乐演奏和声乐歌唱,俳优的职能主要以滑稽言行逗笑取乐。而实际上优人大多多才多艺,通晓歌舞音乐等多种伎艺,故后来往往称为倡优或优伶。倡优多为侏儒一类生理发育不全的畸形人,他们在充分利用相貌与语言的双重滑稽为君主寻开心时,常常机智的寓讽谏于调笑,统治者也乐于愉快地接受他们的意见。关于此,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中可明显看出。优戏的表演有利于戏曲表演中喜剧因素的积累,戏曲表演中“插科打诨”的表演体制,显然与春秋、战国之际的俳优滑稽传统一脉相承。
汉魏时期的百戏:又称“角觝”,是一种大型的以竞技为主的表演娱乐活动,其中多为杂技、杂耍一类的节目,如同后世的魔术、摔跤、举重、武术格斗、气功表演、舞龙舞狮之类。作为表演形式,它既广泛地吸收了中原地区的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又广泛地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从而为后世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和舞蹈资源。其表演情况,我们可从《西京杂技·东海黄公》篇看到。
五代时期“代面”、“踏摇娘”等表演形式出现,标志着歌舞开始与叙事尝试性地融为一体。何谓“代面”?《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状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何谓“踏谣娘”?唐崔令钦《教坊记》云:“北齐有人姓苏,疱(PAO,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合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他们是歌舞与叙事合为一体的初次尝试,因为叙事简略,因而不能算真正的戏曲。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曲之源,实自此始也。”
(二)从唐代到宋金时期,是中国戏曲的形成时期:
1、唐代是中国戏曲形成关键期的原因:
(1)、从音乐层面讲,唐代“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声律的大转变,为后世戏曲创作谱曲提供了音乐上的丰富资源。
(2)、从舞蹈层面讲,唐代舞蹈有“软舞”、“健舞”之分,舞蹈表演技艺趣于成熟。
(3)、从演绎故事角度讲,出现了《樊哙排君难》等一类故事性相当强的戏曲演出,表演技艺日臻成熟。
(4)唐代变文、市人小说及文人传奇等叙事性文学体裁开始出现,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
2、唐代戏曲表演的盛况:
参军戏是唐代最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