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秦汉文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概 说 秦(前221年-前206年)——西汉(前206年高帝刘邦-25年)——东汉(25年光武帝刘秀-220年) ??? 秦汉文学指的是秦统一中国(前221)到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元年(196)的文学。这是中国文学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初步开始自觉的时期。 秦代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字、度量衡。 焚书项羽火烧咸阳 坑儒 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 文学作品:诏令奏疏法律文书及刻石文等,内容狭窄,无甚文采,较有成就的作家不过李斯的《谏逐客疏》。 汉代: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治国 武帝时,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文化上,广开献书之路;制礼 昭、宣“中兴” 成、哀昏庸 王莽托古改制 古文学派 东汉,封建集权,大力提倡谶纬。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祸大兴,豪强兼并,政治黑暗。 清议之风 汉代文学 赋分骚赋、大赋和小赋。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武帝到东汉中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小赋勃兴。 散文,论说散文和史传散文。《史记》、《汉书》 诗,乐府民歌和文人诗。 第一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一、论说散文 汉代论说散文的发展:第一阶段是西汉前期。为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战国纵横家余风。重要作家有贾谊、晁错、邹阳、枚乘等。第二阶段是西汉中期。文士为文,大都依经立义,征引繁复,文气迟缓,思想禁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是代表作。直陈时事的政论文,如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桓宽的《盐铁论》。第三阶段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论说散文大都明白晓畅、不傍经典。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是代表作。第四阶段是东汉后期。论说散文多发愤之作,指切时弊,富于激情,颇有气势,而且骈散相间,注意文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 仲长统《昌言》。 ??1、李斯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 2、贾谊 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 , 《吊屈原赋》 ,《鵩鸟赋》 ,梁怀王太傅 。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上篇总论秦攻取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原因,中篇具体剖析秦统一后政策上的错误和秦二世仍奉行高诈力错误政策,下篇指陈农民起义爆发,子婴无救亡扶倾才力。鲁迅誉之为“西汉鸿文”。 《陈政事疏》(《治安策》,“万言书之祖”。)《论积贮疏》言辞激切,感情充沛。晁错《论贵粟疏》、邹阳和枚乘的《上书谏吴王》。 3、刘安君臣 刘安(前179——前122),武帝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博学能文,娴于辞赋。又好养士。曾与门客集体编著《内书》、《外书》及《中篇》,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其编撰的目的,据《要略》讲,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属于杂家。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与武帝时代的文化一统精神是一致的。 4、王充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著《论衡》八十五篇。全书融贯百家之说,充满唯物思想,以“疾虚妄”和“征实”为指归,对包括孔子在内的古圣先贤之说、神话传说,以及汉代流行的天人感应、谶讳迷信、经文学风等都进行了激烈批判。 文学批评:王充论文,首重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要求文人要负起“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的任务,不能只为“调墨弄笔”、“美丽之观”(《佚文》)。其次主张文章形式要服从于内容,与内容相统一。他还主张用通俗晓畅的语言为文,要求文章创新,反对模仿、因袭。 《论衡》的特点,通俗流畅,深入浅出,逻辑严密,论证深入。 二、辞赋 赋,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内容侧重叙事状物,兼具抒情说理功能。汉人习惯于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指“楚辞”一类的诗歌,多是便于歌唱的韵文。赋虽受“楚辞”的影响极大,但它已脱离音乐,更多采用散文手法。二者的写作侧重点、押韵规则、句式形式、结构组织等均有不同。 赋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而盛行于汉。汉赋被称为“一代文学”。学者通常将其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其中大赋又是汉赋的代表。 (一)骚赋: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这种赋以汉初较有代表性。汉初骚赋,内容继承“楚辞”的“怨刺”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句式大抵也保持“楚辞”整饬中见变化、情辞婉转的特点,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是其代表。武帝之后,骚赋有所新变,如淮南小山《招隐士》、司马迁《悲士不遇赋》、马融《围棋赋》。 (二)大赋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

文档评论(0)

laozai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