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下弱势群体权益的媒介保障(新闻记者).docVIP

 网络传播下弱势群体权益的媒介保障(新闻记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传播下弱势群体权益的媒介保障(新闻记者)

网络传播语境下弱势群体权益的媒介保障 朱清河 林燕 摘要:媒体呵护弱势群体权益,是社会实现最终真正 “和谐”与“稳定”的根本保障之一。但就当前的中国现实境遇来看,媒介,无论是传统媒体抑或网络新媒体,在弱势群体利益宣达与权益维护上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并非无病可诟,无暇可訾。在各种外力和内因的层层扰阻下,媒体的舆论监督表现有时甚至令人失望与扼腕。故此笔者认为,只有采取社会配合、多方联动,放下身段、潜身草根,以人为本、不平则鸣,固守新闻职业道义立场等综合应对措施,才能让新闻舆论监督在服务弱势群体方面有更大、更有效的作为。 关键词: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是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跨文化传播时代中国新闻报道观念的合法性建构”,批准文号:09XJC860004);2010年西安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及应用媒体能力研究10X12)的研究成果之一。 经过30的改革开放,当前的中国呈现出一喜一忧的社会发展态势:喜的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万亿人民币大关,经济实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度;忧的是贫富“鸿沟”不断拉大,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弱势群体问题异常严峻。因此,“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历史使命,正是我们媒体肩负的最大最重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欢喜的是,当前,农民工讨薪、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城市低保、失学儿童、高房价、看病难等等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业已引起大众传媒的深切关注与广泛报道,其中的很多问题正在得到或即将得到妥善或部分妥善解决。然而,稍微遗憾的是,这些问题所以成为政府与社会的“议事日程”,往往并不首先表现为新闻媒介(主要指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功劳,而是因特网等新兴媒体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设置“议程”的结果。换句话说,是网络传播为新闻媒体设置了“议程”,引导了社会舆论、最终推动政府高层痛下决心为弱势小民伸了冤、雪了“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年12月,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人数已达到了3.84亿,达到28.9%;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此外,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 (一),传统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不力之处 首先是“事后诸葛亮式”报道多过事前主动“监测”。 2009年11月12日,广西贺州市一个农村鞭炮黑作坊爆炸,来此做工赚零花钱的13个孩子在爆炸事故中烧成黑色,全身皮肤达40%—95%不同程度烧伤,两个孩子失去了生命。这些孩子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悲剧发生前,村干部知道村里有人开黑作坊加工鞭炮,并且有孩子去做工,但是没有人去监管,也没有媒体区监督。2007年发生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最初是由一名署名为“中原老皮”的网友在大河网发帖《400位父亲泣血呼救: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的帖子,点击率以十万计,无独有偶,2009年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首先也是由主流新闻媒体“不作为”、逼得当事人之一的张辉不得不在爱卡上海论坛以张军为化名发表《无辜私家车被课以黑车罪名扣押,扣押过程野蛮暴力》帖子及其广大网民不断在网络发帖、遥相呼应,才引社会舆情一片哗然,最终促成了问题解决朝好的方面转向。此等现象的不断重演,使新闻媒体的社会信誉遭受重创,广大受众被推倒了网络媒体的怀抱,一时间流言纷起,甚至霎那酿成重大群体事件,就会在所难免。如果新闻媒体事前有过大量预测性、前瞻性、监督性的涉“弱”(弱势群体)问题报道,也许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现实中往往是校舍倒塌伤着学生了才会去监督校舍质量,城管对小商贩拳棒相加了才会去关注城管的暴力执法,失地、失宅居民誓死“保‘家‘(家宅、土地)为‘锅’(锅碗、衣食)”、引火自焚了才会去批评开发商的暴力拆迁与政府的无“法”(拆迁许可证)可依;瓦斯爆炸、矿井透水致死上百条了鲜活的人命了才会去报道相关部门如何“痛下决心”、“从重从快” 对失职渎职者“严惩不贷”……媒体这样做,尽管可起到“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之功效,可毕竟与事前主动监督、报道相比,可谓事倍功半,劳民伤财。 其次是“以偏概全”性新闻多于公平、全面报道。 2005年12月11日,福州某报报道了一个令无数进城务工人员倍感侮辱的新闻:福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正式成立当日展开的全市规模最大的反恐演练,其假想敌是“因工伤赔偿问题引发闹事”的“上百名民工”。新闻的一个标题是“民工骚乱不法分子趁机火烧售楼部”。 《羊城晚报》2009

文档评论(0)

laozai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