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oc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索》 ——浅谈故事情境在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我的“葡萄藤与葡萄架”的理论思考灵感来自于:在去年夏日里一个乘凉的傍晚,我对一串葡萄与葡萄架的思索。基于以上的思考,以江苏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第7册的第17课《标志》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运用了情境教学和故事叙述法。如果说课堂中的一个个标志作品就像一颗颗葡萄的话,那么本课中巧妙的故事导入及其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就是串联这些葡萄的葡萄架了。课中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外国小朋友来北京旅游的情景,并且以旅游为线索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们身临其境,增添了课堂的生动性。这就像葡萄架下的葡萄藤一样,将小朋友们一路上的所见到的标志作品像结葡萄一样,一一串联了起来。由于各种各样的标志欣赏过于琳琅满目,数目众多,知识点过于零散,不免让学生觉得找不到重点。加上纯图片的欣赏,不免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我用一个旅游路线将一路上的所见标志整合起来,这样既有故事性亦是很生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 葡萄与葡萄架 引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2012年的夏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幸福的夏天,我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新美术老师,初次走进课堂,走上了讲台。开学伊始,我教学生涯第一次接触的美术教材就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每每上课前,我内心都充满无数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而每每下课后,留给我的更多的又是一串接一串的问号,是关于对如何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思考与探索。对我来说,每一节课都是新课,翻开五彩缤纷的美术书,每一页对我来说都是新的领域、新的世界。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日子里,我不断地向其他老师学习美术教学的经验,探索教学方法手段,同时自己也在课后总结每一节美术课的得与失、创新与改进。在不断地对课堂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总结中,我也渐渐发现或突发奇想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小小观点,且让我也来谈谈我在我的美术课的一个小尝试、小探索、小收获吧!也许它是不成熟的,但是毕竟是有趣的,如果能为美术教学设计知识库中增添一点小小的理论扩充,那我每日的课后思考便是有用的了! 我在下课后的这一串一串的思考与问号中得出的小小结论我暂且将它取名为:“葡萄藤与葡萄架的思考”。而我这个“葡萄藤与葡萄架”的思考来自于一个小小的灵感:在夏日里一个乘凉的傍晚,我对一串葡萄的思索。下面且听听灵感的开始吧:去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坐在阳台里乘凉。夏日傍晚凉风习习,让我觉得惬意无比,夏天的虫儿们在树丛中不知疲倦地叫着,将夏日的傍晚渲染地如比的诗情画意。偶然间,我仰头看见葡萄架上挂满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于是,这引发了我对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与遐想—— 在我们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如果把美术课堂里的五彩缤纷的内容看作是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的话,那么串联这一串串珍珠的又是什么呢?该怎样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而自然地联系起来,又不会让人觉得有牵强和做作之感呢?这一点应该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于是,我尝试着向葡萄藤与葡萄架学习,它自然而然而又坚实牢固,把一串串葡萄活泼有趣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葡萄架正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的情景故事。它有始有终,贯穿首尾,一气呵成。并且与社会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相连。由于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奥运年,暑假里学生都基本在电视上观看了去年的伦敦奥运会直播,可以说对“奥运”这两个字的兴趣还很大。因此,我就以“伦敦”与“奥运”的碰撞,正好设计出了这堂课开头的故事导入。 下面,以“葡萄藤与葡萄串”为折射点,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作一下全面的阐述: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第7册,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为例,以第17课《标志》为基点,我主要在美术教学上采用了以下的教学小尝试:一、创设情境,故事开头;二、激趣导入,贯穿全程,有始有终;三、注重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五、关注教学语言艺术。 创设情境,故事开头。 首先,在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批新朋友,他们是谁呢?”这句话为开头,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而随着悬念的解开,当故事的主人翁出现时,我便顺水推舟地引出了本课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伦敦奥运会举办完了,一群伦敦小朋友们来北京旅行。而在此之前的知识介绍,比如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奥运会标志及奥运会吉祥物的知识简介等,都是为引出这个故事的一个个铺垫。这种故事导入,利用了PPT图片、音乐、视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而我选取的故事也与本课的内容紧密相

文档评论(0)

shimei19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