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萄病及治疗方法
一 葡萄白腐病.........2
二 葡萄炭疽病.........3
三 葡萄霜霉病.........4
四、葡萄黑痘病......... 10
葡萄白粉病.........15
葡萄灰霉病.........16
葡萄穗轴褐枯病....18
九、葡萄黑腐病 ......... 20
十 葡萄褐斑病 ......... 21
十一、葡萄蔓割病.......24
十二葡萄苦腐病 ....... 26
十三葡萄扇叶病......... 27
葡萄卷叶病.........28
萄日烧病......... 29
十六 葡萄裂果病.........30
十七葡萄缺钾症......... 31
十八 葡萄缺硼症 ......... 32
十九 葡萄缺锌症.........33
二十 葡萄缺镁症.........34
二十一、葡萄落花落果病.........35
一、葡萄白腐病 1概述
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是华北、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等地经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2 症状特征及原因
病害主要为害果穗和枝梢,叶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发病,病斑均发生在伤口处,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当病斑环切时,其上部叶片萎黄枯死。后期病枝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呈丝状纵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轴上形成浅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发病果粒先在基部变成淡褐色软腐,逐渐发展至全粒变褐腐烂,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以后干缩呈有棱角的僵果极易脱落;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形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也产生灰白色小粒点,最后叶片干枯很易破裂。
3 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由于白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结合修剪,做好果园清洁是减少菌源,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近年报道,在发病初期用地膜覆盖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⒉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而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最易发病,特别是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大量伤口更易发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及时整枝、打叉、摘心和尽量减少伤口,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湿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⒊由于该病流行性强,为此在预测预报指导下做好药剂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通常在发病始期(6月中、下旬)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8~15天左右喷一次,共3~5次即可。常用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福美双加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者使用速净50ml+细截50ml+多达素25ml兑水15kg,进行全株叶片喷施,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为3天。
二 葡萄炭疽病
果粒开始着色时,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进入发病盛期, 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叶片与新稍病斑很少见,主要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
病原 子囊菌围小丛壳属(Glormerella cingulala(Ston.) Schr. et Spaul.),分生孢子盘上聚生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12~26x3.5~4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大小10.3~15x3.3~4.7微米。病菌的有性时期很少发现。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9℃,最高为36~37℃,最低为8~9℃。
3 发病规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组织处过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后10~20天即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加重,直至采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日渐加重。据察,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的第一次发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该病进入发病盛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园排水不良和棚架过低、枝蔓过密、树龄增加等条件下,薄皮品种、晚熟品种和优良品种病情较重。早熟品种轻。
4 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 1、 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2、注意排水防涝,严禁暑季田间积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