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的诗化人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的诗化人格

论苏轼的诗化人格 内容摘要:苏轼这个让后人心生无限敬仰的北宋文人,一生不仅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有其令人陶醉的品性格调。他丰富多彩的人格品性,融入到他的诗词作品里,不仅使其诗词焕发出无限的光彩,更使他的人格具有了诗的韵味、诗的芬芳。其诗化人格与诗共存、相得益彰,千古流传,动人心扉。 关键词:苏轼 诗化人格 超凡入圣 品性格调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曾说:“三代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①苏轼(子瞻)这个让后人心生无限敬仰的北宋文人,一生不仅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有超出常人的人格魅力。他一生既把自己的人格现实化,又把自己的人格诗意化,他的文化贡献和人格贡献交相辉映,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奇迹。而他的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同时也铸就了他诗化人生的独特品格。 一 纵览苏轼的诗词作品,他那济世安民、忧国忧民、独立不惧的人格精神便会诗意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苏轼自幼受家学熏陶,博览经史,在传统儒家文化和父母教育下,他怀着“奋励有当世志” ②的宏大抱负走上政治舞台,以“忘躯犯颜”“直言敢谏”自许,力图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多次以一副舍身报国、奋勇进取、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出现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并以雄健挺拔的笔触刻画了英气勃勃的自我形象,以此来寄托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 尽管苏轼才华横溢,但由于他正直无私的品性,仕途并不顺意。他常遭外放或被贬,甚至被下狱流放,直至晚年还被放逐到天涯海角。然而所有这些沉重的打击都没有改变他“澄清天下”的理想和救民患难的心怀。如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题作“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诗人心系西北边防,渴望为国靖边的决心。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在朝变法。但新法推行过程中却给百姓带来了不便甚至是灾难。苏轼在地方为官,看到老百姓因新法的实施所遭受的苦难,他便用诗来揭露民病,讽刺其弊。诗作《吴中田妇叹》是这类诗的代表。诗以极沉痛的心情写农民遭受天灾与人祸的双重苦难。诗的结尾,苏轼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朝廷的当权者,他认为正是那些所谓如“龚黄”般的“好官”不切实际地乱行新法,才使老百姓破产破家、走投无路。 苏轼不仅身处仕途顺境能心系天下、悲悯苍生。当他获罪遭愆、身陷危难时,仍然敢于为民请命,甚至是“渎犯天威”。苏轼遭受“乌台诗案”后也曾决心“焚笔砚,断作诗”③,但当他看到政弊民困、官贪吏恶时,他又忍不住拿起笔挥毫作诗,指贪刺邪、为民请命。作于惠州之贬的《荔枝叹》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苏轼将其人格诗化的力作。诗中苏轼以“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极大愤慨,从唐代进贡荔支写到宋代贡茶献花,对官吏的阿谀奉承,宫廷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同时又以赤子之心表达了“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的美好愿望。无论穷达显厄,苏轼都独立不惧、勤政爱民、兴利除弊,真是千载令人敬仰。 而让苏轼处变不惊、凛然不屈,“直须谈笑生死之际”的力量来源于他的“道理”、“忠义”和“尊主泽民”的信念。换句话说,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对理想、对抱负的执著追求成为他一生的不变信念和崇高的人格。 二 苏轼诗化人格又一重要表现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④,处顺安时、超然物外。苏轼对兼济天下、尊主泽民始终是一个执著者,而面对人生苦难,甚至是最不堪的人生打击时,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沦为戴罪之身,苏轼并没有表现出被贬的消沉和愁苦。相反,他在《初到黄州》诗中写到的却是“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没有一丝抱怨,他从现实功利之心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去欣赏当地的鱼肥水美、竹茂笋香。 在被贬黄州期间,他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的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⑥《东坡词编年校注》 邹同庆.王宗堂 北京中华书局 ⑦《论东坡词的人格魅力》周先慎 北京大学学报 ⑧《东坡传》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to implement the situation to be checked.Two, on behalf of workers should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n behalf of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truthfully reflect the opinions and demands of

文档评论(0)

kengzhang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