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石遗室论文》论宋代古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衍《石遗室论文》论宋代古文

陈衍《石遗室论文》论宋代古文 一、 陈衍及其著述 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卒于民国二十六年,年八十二岁。 陈衍是位论学札实,而又识见独具的学者。民国二年(1913),梁启超(1873—1929) 开办《庸言杂志》,约石遗先生编诗话,陈衍旧有诗话百余则尚未成书,于是先编成两卷与之。后来再续编诗话,于民国十五年交付涵芬楼主人合刻刊行之,而有蜚声文坛的《石遗室诗话》三十二卷问世。民国二十年,应唐文治先生邀请,主持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讲席,仍然著述不辍。《石遗室论文》应该是在先生讲学江苏无锡以后,随讲随编,又得若干卷的晚年定稿,于民国二十五年初次刊行。不久,陈衍病逝于福州。 陈衍身受传统旧文学的熏陶,是民国初年重要的古诗文辞创作者兼文学评论家。《石遗室论文》刚开始出版时,只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排印本,逢抗日战争,因此传播情形并不理想。台湾地区的图书馆收藏有陈衍《石遗先生集》三十卷等,却始终不见《石遗室论文》五卷。后来,陈衍的嫡孙陈步(1921—1994)在北京中国社科院编成《陈石遗集》上、中、下三大册问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其中下册收录了陈衍《石遗室论文》五卷。另有王水照主编的十大册《历代文话》,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其中第七册也收录了陈衍《石遗室论文》五卷。本书而今得以重见天日。 二、 《石遗室论文》论宋代古文 陈衍《石遗室论文》今存五卷。此书卷一论“上古至周秦”,卷二论“两汉”,卷三论“三国六朝”,卷四论“唐”,卷五论“宋”。卷五页数较少,仅讨论到苏轼,可见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虽然如此,由于陈衍重视学术的根底,以细密分析见长,因而吉光片语、零金碎玉,俱有可观。以下笔者尝试归纳陈衍的古文批评观点,再综合说明他对宋代古文的具体看法。 (一) 论渊源 陈衍主张作文须取法于先秦两汉古书,因此各家作品的渊源,是他讨论的重点。他说: 大略宋六家之文,欧公叙事,长于层累铺张,多学汉人晁错《贵粟重农疏》、淮南王(刘)安《谏伐闽越书》、班孟坚(固)《汉书》各传,而济以太史公(司马迁)之抑扬动荡。曾子固(巩)专学匡(衡)、刘(向)一路。苏明允(洵)揣摩子书,与长公(苏轼)多得力于《孟子》。荆公(王安石)除《万言书》外,各杂文皆学韩(愈),且专学其逆折拗劲处。(《石遗室论文》卷五)  此处指出北宋各大家的写作渊源,大致可信。再详细说明如次: 1 欧阳修 陈衍论及欧阳修学西汉晁错《贵粟重农疏》,这是因为晁错文字,“多以繁音促节,斩截无长语见长”(卷二),这与欧阳修古文“尚简”的作法相符。而晁错“《论贵粟》一疏,则用加倍写法。如云‘民贫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两语足矣。乃必云‘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重重叠叠,歧中有歧,山上有山,常为韩、欧诸家所学”(卷二)。由此可见,将文意反复申说,充实内容,刻意增添文句的作法,常见于晁错文之中,也常见于欧阳文之中。 又譬如陈衍注意到“世称欧阳公文,为六一风神,而莫详其所自出”。他追索秦汉典籍,认为欧阳修六一风神主要来自《史记》,另有少部分来自韩昌黎文。这是因为《史记》的传赞,“皆以姿态见工,而《五帝本纪》、《项羽本纪》二赞尤有神。传文则莫如《伯夷列传》”(卷五)。至于昌黎的《送董邵南序》、《蓝田县丞厅壁记》、《与孟东野书》“亦韩文之有风神者”。这样看来,所谓有风神是指不直接顺畅地说出本事,改换成迂回含蓄、吞吐不露的表现手法,因此文章能摇曳生姿。然而,陈衍同时也反对“作态太甚”(同上)的手段。 上述说法,陈衍举出了一些实证。其一,欧阳修《丰乐亭记》:“起一小段,已简括全亭风景,乃横插‘滁于五代干戈之际’二语,得势有力。然后说由乱到治,与由治回想到乱,一波三折,将实事于虚空中摩荡盘旋,此欧公平生擅长之技,所谓风神也。”(卷五)其二,如欧阳修《岘山亭记》,“亦以一起特胜。中间抑扬处,正学《史记》传赞,‘岂皆自喜其名之甚’二句,为道著二子心坎,姚惜抱(鼐)以为‘神韵缥缈,如所谓吸风饮露,蝉蜕尘堨者,绝世之文也’”(卷五)。据此可知,“风神”常出现在文章中段,有时并不实写,而是用虚笔盘旋,盘旋过程中几度波澜,才慢慢吐出文意,《史记?五帝本纪赞》正是如此;有时也表现在段落中的抑扬动荡,仿佛《史记?项羽本纪赞》评论传主兴、衰之快,一正一反的对比手法所造成的效果。欧阳文确实有许多来自《史记》的成分。 2 曾巩 陈衍书中没有说明曾巩文如何得自匡衡;他只说到刘向(子政)的特色是“援引经义,语多庄重”(卷二)、“子政文章,笔皆平实”(卷二)。这几句话已经能让我们体会刘、曾二人文风相似的原因。刘向编成《战国策》,曾巩撰作的《战国策目录

文档评论(0)

heizhuangbu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