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臀上皮神经损伤 一、概述 指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造成的疼痛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损伤症是指因腰臀部肌筋膜急性扭伤,导致该组神经经过髂嵴处骨纤维管被撕裂,管腔变形,或骨纤维管腔隙内脂肪疝等卡压管内神经、血管引发的急性腰腿痛症 二、解剖生理 臀上皮神经组成: 多数认为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 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 臀上皮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软组织中,认为将其形成分为四段和六个固定点。 第一段 出孔点:自椎间孔发出后穿骨纤维孔 横突点: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短,由里自外) 第二段(走行于骶棘肌内,称为肌内段向下向外,并与第一段成钝角) 入肌点:将进入骶棘肌处 第三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称为筋膜下段,向下向内走行,与第二段也构成钝角 出肌点:走出骶棘肌处 第四段 走出深筋膜并穿行于皮下浅筋膜层 出筋膜点 入臀点:皮下段跨越髂嵴进入臀部 临床意义: 对臀上皮神经定位和治疗可从上述六点寻找诊断和处理的部位 出孔点、横突点和入臀点均有纤维骨性管,是易致损害的部位 临床要多考虑这些部位的病理特点 出肌点、入肌点和出筋膜点的病理情况当与已否存在筋膜炎共同考虑 同时出现,提示是肌筋膜炎的结果 病因病理 臀上皮神经经解剖证实没有沟槽结构,当背部皮肌长期紧张,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份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肿胀,造成疼痛,这是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臀上皮神经损伤有哪些临床症状? 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的症状为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痛、撕裂样疼痛,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牵扯痛,但不过膝。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臀上皮神经阻滞方法:先寻找压痛点,一般多在髂嵴中点下方2~3 cm处 压痛点与穴位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是根据臀上皮神经的表面投影点或压痛点,让病人端坐于椅上,双手扶膝,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医者端坐于病人之后,以拇指触找滚动或立起的条索状物体,即臀上皮神经,再找清原位的沟痕,一手将臀上皮神经拉起,另一手将其按回原位,再顺向按压几次,病人疼痛当时即可解除。 疼痛甚为严重者也可将封闭与手法治疗结合起来,先予行封闭治疗,再予手法治疗。治疗后应叮嘱病人3~5日内勿做腰部剧烈旋转活动。 臀上皮神经损伤通常经保守治疗均可缓解,但若遇顽固疼痛,经久不愈者,也可采取手术治疗,将臀上皮神经髂嵴一段切除,可获痊愈。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