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人文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
必修2一轮复习(人文地理) 一轮复习依据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江苏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高考说明(地课科)》 一轮复习方法与要求 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 2、提高地理素养,达成考核目标与要求 3、重视读图方法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4、研究高考试题,把握试题命题规律 5、研究具体考试内容,把准落点和内涵 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 ⑴整理知识体系:对学科的知识体系、层次、脉络进行整理,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并了解局部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能画出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图。 ⑵概括知识结构:把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整理,画出结构式或关系式,这也是了解知识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农业 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类型 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区位与分布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政策 科技 劳动力等 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园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我国的农业发展 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发展途径 我国农业生产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科技兴农 农业产业化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立体农业 有机农业 工厂化农业 城郊农业 订单农业 观光农业 信息农业 构建知识体系、结构(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 例如:(2004江苏卷) 35.江苏省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81万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得到稳步推进。读图16,并结合上述文字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20分) 参考答案?(自然:位置 地形 气候 土地等社会经济:政策 交通 市场 科技 劳力等) 35.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 自然资源: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 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 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矿产、能源不足。 提高地理素养,达成考核目标与要求 2、区位选择 4、区位条件分析方法 第一步、要明确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某个区域的区位;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第二步、要掌握区位分析的因素(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依据题意,抓主要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第三步、搞清区位分析要求(通常有四种类型 见上) 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就有特色的要素作答,避免面面俱到。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及其对策。(7分) (2008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2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 (2分)(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6分) 例:在江心洲地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和开发利用新能源? 可以课本上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为案例,适当进行知识重组 一、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二、开展综合循环利用 三、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例: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1)图示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处,主要原因 、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