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构建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习(教学案例).doc

高中化学构建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习(教学案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构建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习(教学案例)

“广东教育学会2008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识别错误) 作者姓名 望亚玲 性别 男 职务职称 中学化学一级 出生年月 1958.12 论文题目 构建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习 ——一堂化学探究教学课案例的反思 科类 化学 工作单位 广东顺德桂洲中学 单位 电话 0757 邮政编码 528305 家庭电话 0757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广东顺德桂洲中学 电子邮箱 rgwyl@21 论文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因此,教材的开发和设计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构建探究过程把结论告诉,条分缕析地解释给听,总比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来得容易,效率高。(这时候,我看到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在积极地参与讨论) 最后总结大家的意见,同学们基本认可以下结论: 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硝酸尚有余,则试管中存在的物质有:Cu(NO3)2 、 HNO3 和H2O,其中只有H2O能与NO2,反应,但同时有NO生成。图三中打开塞子,发现试管口确实颜色加深。如果是NaOH吸收NO2,,没有NO生成,不会有上述颜色的变化。 谭华同学问:老师,那加NaOH溶液不是跟加水一样了吗? 老师:问得好!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马上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经过实验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后的试管中,直接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与直接加入H2O,两者的现象并无明显的区别! 老师(小结反思):那么,NaOH溶液到底有没有作用呢?可能在加入的过程中会吸收部分的NO2 ,也可能在溶液中与硝酸发生的中和反应促进了NO2与H2O的反应的进行。但直接加入NaOH溶液其实并没有真正达到处理尾气的目的! 看来我们在做实验时确实不能随便作简单化处理,特别要注意实验的严密性!可喜的是,我们同学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了问题,在问题中学习、探究。使大家都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很多! 接着继续做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我故意把蒸馏水当做稀硝酸倒入试管中,再加一小片铜片,无任何现象;再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液体沸腾了,铜片表面看上去好象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但溶液和气体颜色均无任何变化! 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想一下这个无色气泡是什么? “一氧化氮”!马上有同学叫起来。 “不对呀!试管口怎么不变红棕色呢?” “溶液怎么不变色呢?” “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学们的讨论和困惑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老师:如果把铜片投入到蒸馏水中,加热。那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不会反应,无明显现象。” 老师:对!不反应。那我们也来验证一下。 经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现象与刚才的实验一模一样! 老师:其实我刚才在试管中加的是蒸馏水而不是稀硝酸! 学生:哇!原来如此! 接着,我往铜和蒸馏水加热的试管中,趁热加入几滴浓硝酸。并用橡胶塞把试管塞住,轻轻摇动,马上就看到溶液呈蓝色,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略带红棕色的气体,稍微打开一下塞子,发现接近试管口处颜色加深,红棕色明显。然后再把塞子塞住轻轻摇动,发现试管内液体上方气体变为无色;再打开塞子,又可以看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然后再把塞子塞住轻轻摇动,红棕色又逐渐消失。这样一来,学生对稀硝酸和铜反应的有关知识反而有了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 ●问题讨论 该案例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分析案例中提供的情景,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⑴ 案例中的探究课题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演变而来的,并非是由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⑵ 该案例尽管没有一般课题所要求的完整的书面计划和结题报告,但探究的过程尤其是探究的思维过程却是有序而严密的。 ⑶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直接干涉学生的研究,但对学生在科学方法方面的指导却是规范而毫不含糊的,体现出了教师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探究思维的正确引导。 ⑷整个探究过程从属于整个教学设计,探究成为教学实施的一个环节,在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过程中,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诠释与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其基本流程为:情景——问题——探究。教师把情景作为产生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