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水专题知识归纳与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水专题知识归纳与透析

水专题知识归纳与透析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 辛建福 ②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⑵含水量与代谢强度、生物抗性的关系 ? 自由水/结合水比例的大小,决定着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自由水的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生物的抗性与之相反,即二者比值越大,抗性越强;比值越小,抗性越强。 如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自由水的含量成正比;种子储存前应晒干以降低呼吸作用,萌发时需大量吸水,呼吸作用加强,为萌发提供充足的能量。? ⑶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 生 理 过 程 结? 构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产生水 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 O2 + [H] → H20 线粒体内膜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作用产生水 核糖体 单糖形成纤维素等多糖的过程中 高尔基体 DNA复制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质粒 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中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 ATP合成时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⑷细胞中消耗(或利用)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 生 理 过 程 结 构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0 → O2 +[H] 叶绿体基粒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 线粒体基质 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元的分解过程 肝脏等细胞 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 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ATP水解成ADP和磷酸时消耗 细胞内 植物的水分代谢 ⑴水的吸收 吸胀吸水 A.前提条件是植物细胞在没有形成中央大液泡前,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B.其原理是依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水。 (注意:由于任何植物细胞内都有亲水性物质存在,所以任何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吸胀作用吸水。) ②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 A.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 ———— 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a.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b.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c.渗透作用原理的最佳例子 ———质壁分离及复原验证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发生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不吸水,也不失水→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注意:发生质壁分离时,a.内因: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b.外因: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c.现象是:液泡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 →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发生复原时,则相反。) ⑵水的运输 ①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②主要途径:根的表皮细胞→内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枝条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⑶水的利用和散失 ①植物体吸收的水大约有1%—5%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水的散失及意义——→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的动力;是水分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⑷水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①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反应)、也是产物(暗反应); ②水是光合作用的介质,整个作用都在水中进行; ③叶肉细胞缺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后,CO2进不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光合午休现象。 ⑸水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①水是呼吸作用进行的反应介质; ②水既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第二阶段)也是呼吸作用产物(第三阶段); ③种子的呼吸会随水的增加而加强(干燥的种子利于贮存,潮湿的种子因呼吸消耗有机物而不利于贮存)叶肉细胞,缺水会导致呼吸作用下降。 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应用 ①根据蒸腾作用原理,植物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有利于移栽的成活率; ②根据渗透吸水原理,给植物施肥时不能施浓肥; ③根据矿质元素吸收的原理,多雨季节要给旱地作物进行开沟排水; ④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晒干的种子有利于长期储存。 3.动物体内的水分代谢 ⑴水分的吸收 单细胞动物:直接吸收,以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收。 多细胞动物:必须通过内环境,哺乳动物为例:水→消化道→消化道上皮细胞(自由扩散)→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 3条来源:来自饮水(主要来源),来自食物,来自物质代谢。 ⑵水分的运输:由血液循环运输 ⑶水分的利用 水分进入组织细胞后,除为新陈代谢提供水环境外,还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如呼吸作用、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⑷水分的排出 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直接排出。 多细胞动物:高等多细胞生物不能直接排出,必须通过内环境交换,由血液运输至相应部位排出,主要途径有4条:呼吸系统呼出少量的水,皮肤的汗腺分泌汗液,由肾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