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细胞表面及其特化cell surface and specificity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 一、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一).氨基聚糖 一、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二).蛋白聚糖 二、胶原和弹性蛋白(一).胶原 二、胶原和弹性蛋白(二).弹性蛋白 三、非胶原糖蛋白(一).层粘连蛋白 三、非胶原糖蛋白(二).纤连蛋白 ?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 ? 胞饮作用存在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肝巨噬细胞和植物细胞; 巨噬细胞正在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比较 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 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及接合素蛋白连接 内吞泡形成机制 需受体介导的信号触发过程 连续发生的 过程 转运方式 大于250? 小于150? 内吞泡的大小 吞噬作用 胞饮作用 特征 ? 网格蛋白有被小窝(clathrin coated vesicles): ? 运输途径: 质膜 ?内体; 高尔基体 ?内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植物液泡; ? 结构:由一个重链(heavy chain)和一个轻链(light chain)构成1个异二聚体,3个异二聚体形成三脚蛋白复合体(triskelion)。clathrin的曲臂交织在一起,形成5边形网孔的笼子。 ? 胞吞所涉及的蛋白: ? 接合素蛋白/衔接蛋白(adaptin):在网格蛋白被膜小窝形成时,网格蛋白和膜之间有衔接蛋白起衔接作用; ? 发动蛋白(dynamin):作用是在被膜小窝的颈部聚合,通过水解GTP调节自己收缩,最后将小泡与质膜割开。 ? 胞吞泡形成的机制: 一、胞吞作用(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 Review:胞吞作用(endocytosis) ?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 受体介导的胞吞的各种配体分子: ? Na+-K+泵具有三个重要作用: ? 维持细胞Na+离子的平衡,抵消了Na+离子的渗透作用; ? 在建立细胞质膜两侧Na+离子浓度梯度的同时,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 ? Na+泵建立的细胞外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 钙泵(Ca2+-pump),又称为Ca2+-ATP酶(Ca2+-ATPase): ? 结构:有10个跨膜结构域; ? 两种激活机制: 1).Ca2+/钙调蛋白(CaM)复合物的激活; 2).蛋白激酶C的激活(内质网型); ? 运输机制: 类似于Na+-K+ ATPase。每水解一个ATP将两个Ca2+离子从胞质溶胶输出到细胞外;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浓度梯度 A coupling active transport to ATP hydrolysis 第一步: 从细胞内摄取3个Na+ 第二步: ATP磷酸化α亚基 运输机制:Na+/K+ATPase运输分为六个过程。每水解一个ATP,运出3个Na+。输入2个K+。Na+/K+泵工作的结果,使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外低10-30倍,而细胞内的K+浓度比细胞外高10-30倍。 第六步: 2个K+释放到细胞内泵恢复原始构型 第五步: 去磷酸化引起构型改变 泵朝外开,以便开始下半个循环 第四步: 从细胞外摄取2个K+ 第三步: 通过磷酸化改变构型,向外释放3个Na+ 细胞外 起始状态: 泵向内开 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 Jens C. Skou Born: 8 October 1918, Lemvig, Denmark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Aarhus University, Aarhus, Denmark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7 one half to him: “fo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 ion-transporting enzyme,Na+,K+-ATPase” Paul D. Boyer Born: 31 July 1918, Provo, UT, USA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