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皖智教育高考研讨会(阮林曦)合编.ppt

2015备考皖智教育高考研讨会(阮林曦)合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索安徽命题规律 掌握复习备考主动 —2015年高考地理备考思路 皖智教育总督学 安徽省特级教师 一、2014年 安徽文综地理试题整体评价 2014年安徽文综地理题贯彻了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命题思想,强调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倡导考生关注学科本质,掌握基本地理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学科特色鲜明。   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典型区域为载体,以新颖的图形为主要呈现形式,地理学的区域性、空间性及综合性完美结合。 从试题呈现的背景材料看,古今中外、时空交织,海阔天空、视角宽广,材料鲜活、耳目一新。但少数题组的材料比较冷僻,地理现象比较特殊,缺乏典型性、代表性,超越了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从而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二、历年安徽文综地理试题组题规律 安徽自主命题以来文综地理试题历经六年的历练,已基本成型成熟。从试题结构来说 试题结构 下面我们就对近六年的安徽地理试题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选择题第一组一般都有安徽乡土元素 2009,23、24 安徽土地利用 2010,23、24 安徽年平均温变化及对安徽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1,23、24 安徽外贸(综合了工业、矿产、交通、外贸等) 2012,23、24、25 安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 2013,23、24、25 安徽就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和城市化 2014,23、24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完成23~24题。 特征 1、以安徽省情为背景材料 2、以新颖的图表为载体(带坐标的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区域统计图等) 3、有时涉及“三S”技术 4、近几年综合性考查的趋向更明显 这组题以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图为背景材料,在考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国土可持续开发(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发展农业、保护生态)、人口迁移的方向、交通(铁路)、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产业转移中转入地区位优势等知识的综合理解。 ?  启示:题目充分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区域为载体,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来解决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凸显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和乡土特色。 选择题第二组一般涉及世界地理 2009,29、30 北美五大湖区港口封冻与解冻 2010,27、28 澳大利亚西北部海港—上海航线的洋流、风向 2011,25、26 巴西巴拉那河水文与气候、地貌的关系 2012,28、29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2013,26、27 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的综合及水资源与油气开发的关系 2014,欧洲鳗幼体随着洋流迁徙 特征 1、以世界地理最重要的国家或地区的河、湖或海域为背景材料; 2、通过特定区域考查水文与气候和地形的关系,即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一般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8,完成25~26题。 该题借助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海域迁往欧洲的海域图,先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然后依托这幅海陆分布图重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河流的水文特: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综合性大大增强。 特征 以中国地理特定的区域为背景,通过自然或人文要素的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或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本题不仅通过等值线的判读考查气温与地形的联系,而且直接考查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秦岭山地的地理意义。同时,通过等温线的北移,显示冬季气温趋于上升,考查全球气候变暖。 2014卷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