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洪:《诗与绘画的比较分析》课件.pptVIP

傅宗洪:《诗与绘画的比较分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宗洪:《诗与绘画的比较分析》课件

一、诗画相通:古典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调诗与绘画的相通,是因为看到它们美学特质相互渗透、贯通的一面。古代的绘画,其中特别是山水画,它的极致便是充满诗的意境;而诗则是强调它的“形象性”特征及“色彩感”追求。 二、诗画相异:对一种古典理论的颠覆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静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从塑造的形象看,诗与画也大相径庭。绘画塑造的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形象,它以客观之“形”写画家之“神”。诗歌塑造的主要形象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它诉诸想象而并不诉诸视觉。可以认为,诗是以诗人之“神”写诗人之“形”,这种“形”具有不确定性。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另一方面,诗歌有时也塑造景物想象,在诗中形成画面。但这诗中之画完全有别于画中之画。如果说,绘画塑造的景物形象是视觉形象,那么,诗歌塑造的景物形象则是视觉形象的流动——随诗人之情的昂扬、低沉、中断、疾飞而流动。换言之,绘画描绘一片景象在空间中的铺展,它采取同时并列的方式展开画面;诗歌表现一连串景象在时间里的持续发展,它采取先后承续的方式展开画面。 车粼粼,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小蓬船,运粪来, 橹摇歌响悠哉哉。 穿过柳树云, 融进桃花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 * * * * * * * * * * * * * * * 诗与绘画的比较分析 傅宗洪 诗如画。 ——贺拉斯《诗艺》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 ——(宋)郭思《林泉高致》 绝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从内容看,绘画主要内容是外在形象的艺术再现,它有留恋客观事物外貌的倾向。绘画着眼于客观事物外貌的描绘,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要局限于、受制于这一描绘。诗歌则不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它回避精确描绘,客观事物的表现是由诗中所抒之情暗示、折射出来的。 但是,诗歌的这种“弱点”,只是绘画眼中的弱点。诗通过抒情——不受客观事物外貌局限的自由抒情,从更深更广的程度上表现了客观事物本身。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