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撰写说略(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随笔撰写说略(一).doc

教育随笔撰写说略(一)   一、 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即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随时笔录下来的一种教研文体,它比一般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更为灵活,更为新鲜,也更富有文学的笔调和可读的意趣。教育随笔主要凭叙事来研究,既表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也不乏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和情感升华。在当前教育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越来越脱节的大困境下,这种“教育一得”或“教学一得”的教育随笔因其能够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旨趣,别具一格地彰显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所以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特别青睐,也得到了教育专家的积极肯定。   教育随笔可以催人勤动笔,积累教育财富。   广大一线教师未必有高深的理论水平,但他们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一直生活在鲜活的教育经历中,这是一种局外人难得的人生际遇。勤于动笔,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自由地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一副副真诚的面孔、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点点真切的感受,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其凝固成一颗颗可感可触的珍珠,从而使那些原本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由绵亘而来的岁月编织成为珍贵的项链,永久闪现出具有创造元素的光芒,自己往昔教育生涯的意义也就不会再因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而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无论这些文字精美还是粗糙,成熟还是生涩,都是自己多年汗水的结晶,都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写作者必将因此而感到一种恒久的充实和幸福。   教育随笔可以促人善用脑,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随笔不光是靠笔来写,它要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结伴,催化着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尤其是,它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而且这种加工比起一般的“想想”、“说说”所要求的加工都要更加清晰、有序,更加鲜明、深刻。这就促使写作者充分激活、调动自己的大脑储备,以强烈的“自省意识”,深入、精细地检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既要回味光彩处、得意处,也要反省瑕疵点、失意点,既能正确衡量现实,也能科学预期未来,久而久之,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淬炼和增强。写作教育随笔要求能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做到管中窥豹、发幽烛微,开掘出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有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理论兴趣,以期在理论光芒的照耀下凸显出那些存在于角落里的事物所以然的清晰图式,进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使自己的教育智慧得到高度提升。   教育随笔可以让人多借镜,助推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是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大家不断实践、共同研究。教育随笔作为一种教研成果的载体,其实已经直接或间接汲取了他人实践和研究的经验,当然也包含着写作者自己的现实劳动,而这种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非常适合在一线教师中展示、传播。因为那虽然也是“别人在说话”,但就是“在说一线教师读者自己的日常琐事”,会使他们感觉到无比亲切、自然,也就更宜于成为他们“也来一块研究”的基础和借镜,即所谓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了对其成果的学习转换和操作运用,就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整体改进,有效助推发展教育事业。这时的教育随笔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私有家什”,而是一种“公益设施”。   二、 教育随笔的特点和样式   教育随笔自然具有“教育性”,此外还当具有随笔的灵活性、理趣性、文学性。   教育随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缘、随时、随手、随意。随缘,就是不勉强人、不难为情,只要不是好偷懒、图省劲,不妨发现有意义的事就记,发现想要论的理就论,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即所谓“为情而作文,不为文而造情”。随时,就是一旦有了可写的东西,就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记录下来,既可以在床边、车上字斟句酌,也可以在课前、课后一挥而就,还可以在饭时、会间信笔涂鸦。随手,就是为了及时记写,既可用电脑,也可用纸笔――自己有的笔记本、别人给的材料纸、宾馆里的小信笺,钢笔、铅笔、圆珠笔,多种文具皆可采用。随意,就是随心所欲,随性而为,没有清规戒律,不必循规蹈矩,像多年故交话往事一样亲切,如邻家大婶唠家常似的自然,且又大多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不求“立论公允”,不必“材料充实”,不须“论证谨严”,不幻想成为官方重大决策的依据,不奢望跻身学界宝贵文献的楼台,只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