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广场化与涉检网络舆情应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广场化与涉检网络舆情应对.

司法广场化与涉检网络舆情应对 On Publicity of Judicial Proceedings and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volving Procuratorial Organ 【作者】 李森红,张雯 【作者单位】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 司法 【关键词】 网络舆情,司法广场化,以人为本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2011年 【期号】 2 【页码】 84 【文章编码】 1008-4355(2011)02-0084-05 【参考文献】 {1}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K].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7. {2}丁柏铨.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J]新闻记者,2007,(6) :8. {3}舒国滢.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一个符号学的视角[J].政法论坛,1999,(3):24 {4}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6. {5}喻国明,李彪.舆情热点中政府危机干预的特点及借鉴意义.新闻与写作,2009,(6):57. {6}柴红飚,余霞.网络意见领袖与新闻真实性[J].青年记者,2009,(15) :24 {7}王树茂.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法理基础[N].检察日报,2010 - 07-12(3). {8}朱孝清.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完善[J].中国法学,2009(2):159. 【摘要】 司法广场化是一种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舆情即是司法广场化趋势在现实中的体现。司法广场化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网络舆情的成因及影响。应对网络舆情,检察官应恪守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性化执法,注重平等、公开、及时披露信息,并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大机制。 【英文摘要】 Publicity of judicial proceedings is an activity without any obstacles as identity or space,allo-wing free expression of opinion and emotion. In a way,Internet public opinion realizes the trend of publicity ofjudicial proceedings. The proposal of this concept will give insigh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sons and effects ofInternet public opinion. When coping with Internet public opinion,the procurators shall stick to justice,and be people-oriented,stressing equality and publicity,revealing the information in time,and accordingly con-structing five main systems. ?? 【内容】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1}。舆情是“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外露的部分)或情绪反应(既可能外露又可能不外露的部分)。”{2}可见,舆论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言论总和,而舆情包括客观存在的舆论和言论中蕴含着的共同情绪、观点、态度。当舆情中公众的情绪是负面、消极的,则易形成指向明显的舆情危机。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的、在网上传播的各种态度、观点、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涉检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网络对涉及检察机关的事件、行为及问题发表观点、看法而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和情绪汇总。一般来说,这种带有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是负面的,不利于检察机关。从内容上看,涉检网络舆情可分为两类:一类涉及检察权运行,一类涉及检察官本身。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涉检网络舆情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指向的事件、行为真实存在;一类所指的事件、行为与事实真相有出入、不相符或纯属谣言。本文仅探讨涉及检察权运行、与事实真相有出入、不相符的网络舆情。   一、“司法广场化”的体现—网络舆情的另一种解读   “司法的广场化”是舒国滢教授在1999年提出的概念。他指出,不同的利益团体、机关和个人都在“追求正义”的信念支持下把过高的期待寄予司法的活动过程:新闻媒体通过张扬案件事实中的催人泪下的细节和判决理由的争点来介入对司法公正的解释和判断,普通的民众则企望司法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