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释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还常常蕴涵诗人的悲愁,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有时明月还蕴含时空的永恒,如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圆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喻新朋分离,事情不如意,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燕子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梅花 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唐代皇甫嵩《采莲子》:“无端隔水抛莲子,要被人知半日羞。” 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又如刘兼《新竹》:“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杨柳 柳谐音“留”,又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又常被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杜鹃鸟 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也有用来比喻忠贞的,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等。?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