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作 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 雨珂 译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I S B N:9787508643335 出版时间:2014-01-01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正如人体骨骼在负重和压力下反而会越发强壮,谣言和暴动在遏制和镇压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也会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是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本书前两章介绍并阐述了反脆弱性。第3章介绍了有机体与机械体之间,比如你的猫和洗衣机之间的差别。第4章简述了某些人的反脆弱性是如何产生于其他人的脆弱性的,为什么错误会让一些人而非另一些人受益。这类事情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化,有关进化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1) 请砍我的头—眼中的色彩通过什么魔法变成口中的色彩—如何在迪拜举重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设想一下,你到邮局去给远在中西伯利亚的表兄邮寄一箱香槟酒作为礼物。为避免包裹在运输途中受损,你通常会打上“易碎”或“小心轻放”的(红字)钢印。那么我问你,你是否思考过“易碎”的反义词是什么? 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易碎”的反义词就是“强韧”、“坚韧”、“结实”,诸如此类。但是强韧、结实的物品虽不会损坏,但也不会变得更牢固,所以你无须在装有它们的包裹上写任何字—你何曾见过有哪个包裹上用粗重的绿色打上“牢固”两字的?从逻辑上说,与“易碎”包裹截然相反的包裹上应该标注“请乱扔乱放”或者“无须小心”的字样。包裹里的东西不但不会受损,还会从颠簸和各类撞击中受益。总而言之,对“易碎”的包裹来说,最好的情况就是安然无恙;对“牢固”的包裹来说,安然无恙是最好的,也是底线的结果。因此,易碎的反义词是在最糟的情况下还能安然无恙。 我们之所以将此类包裹冠以“反脆弱性”之名,是因为《牛津英语词典》中找不到一个简单的非复合词来描述“脆弱”或“易碎”的对立面,不造新词难以准确地表述这一概念。或许,我们通常并未意识到“反脆弱性”的存在,好在它天生就是我们祖先行为的一部分,是我们生物机制的一部分,也是所有迄今能生存下来的系统的普遍特征。 要了解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有多么陌生,不妨在你的下一次聚会、野餐、暴动前的集会上问上一圈,看看有多少人了解“脆弱”的反义词(不要忘记反复说明你指的是确切的反义词—具有截然相反的特征和结果)。你听到的答案除了“强韧”之外可能还有坚不可摧、结实、牢固、复原力强、坚固、防某些东西(比如防水、防风、防锈)—除非他们听说过本书。事实上,不仅是个人,许多学科领域也未将此概念弄清楚。这是我看到的所有同义词和反义词字典里普遍犯的错误。 换种方式来看。因为正面的反义词是负面,而不是中性,那么正脆弱性的反义词就是负脆弱性(所以我们称其为“反脆弱性”),而不是强韧、坚固、坚不可摧等中性词。事实上,用数学公式来写,反脆弱性其实就是在脆弱性前面加了一个“负号”。 这个盲点似乎普遍存在,在我们所知的主要语言,无论是现代语、古语、口语或术语中,并没有“反脆弱性”一词。甚至俄语(苏联时期)和标准的布鲁克林英语中似乎也从未提到过“反脆弱性”一词,而是将其与强韧性等词混为一谈。 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一半事物—非常有趣的一半事物—都还没有被妥善命名。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2) 请砍我的头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词来表达反脆弱性,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神话来说明问题,用一个很有说服力的隐喻来表现历史的智慧。有一则流传于罗马的古希腊神话,说的是西西里岛的暴君狄俄尼索斯二世命令阿谀奉承的朝臣达摩克利斯参加奢华的宴会,但在他的头上悬着一把剑—剑是用马尾上的一根毛悬于房梁之上的。要知道,马尾毛在压力下终会折断,接下来的一幕无疑是鲜血四溅、惨叫惊天,还有古代的救护车火速赶来。达摩克利斯是脆弱的—那把宝剑当头落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还有一则古代传说,是希腊流传的古闪米特族和埃及传说,说的是凤凰,传说中霓裳羽衣的鸟儿。每次它被焚毁,都会从灰烬中重生,并恢复到新生的状态。凤凰正是我的家乡贝鲁特的古代象征。根据传说,贝鲁特斯(贝鲁特的历史名)在其近500年的历史中曾被摧毁过7次,也重建了7次。这个传说还是可信的,因为我自己就见证了它的第8次重建。当时我已到了懂事的年龄,残酷的内战将贝鲁特中区(贝鲁特斯古城)第8次彻底摧毁,而后,我也亲眼看到该城的第8次重建。 重建后的贝鲁特新城比以往更美了。有趣也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公元551年的贝鲁特大地震中被埋葬的罗马法学院在这次重建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